美日關稅談判揭曉,日方承諾按川普政府指示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並開放美國汽車、稻米進口,關稅仍要15%;這一情況讓台灣輿論陷入悲觀氣氛,有人認為台灣關稅可能在20%以上;有人認為,台積電投資美國1千億美元,根本不夠看;有人說,日本都開放汽車和稻米進口,台灣就別太堅持。
賴清德總統23日重申對美談判必須堅持的四項底線,其中包括守護產業利益、守護國民健康及確保糧食安全,而守護國民健康及確保糧食安全是指進一步開放美牛、美豬及美國米。
賴清德總統23日重申談判必須堅持四項底線,包括守護產業利益、守護國民健康及確保糧食安全。對此,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分析,若台灣堅持這些底線,最終關稅稅率恐怕將從20%起跳。
邱達生表示,若台灣在汽車關稅上讓步,將損及產業利益;若同意取消美豬、美牛的產地標示並放寬限制,則可能引發民眾對國民健康的疑慮;若開放美國稻米進口,則無法確保糧食安全;他認為,除非台灣提高國防預算、加碼採購能源或增加投資美國,否則很難達到日本15%的關稅待遇。
財經名嘴謝金河則表示,川普總是讓你從驚嚇到驚奇或驚喜,未來這幾天很可能會是台灣命運重要的轉折點,台灣不必太堅持,可能要對美國零關稅,才能得到好的稅率。
川普關稅戰不僅傷到台灣本地企業,也傷到海外台商,就像過去紡織品輸美享受0關稅的賴索托,過去年是台商紡織廠的海外重鎮,現在面臨川普政府50%的關稅後,很多台商都是直接關廠,美國媒體報導了這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