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大罷免」選戰7月26日登場,對象為24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國民黨立委羅明才、江啟臣、楊瓊瓔、顏寬恒、林思銘、馬文君、游顥罷免案也確定8月23日登場。對這場大罷免,綠營雖堅稱是公民團體負責推動,但民進黨身為此次「大罷免」最大受益者,也因此引發許多爭議。對民進黨來說,這次的選舉也有不能輸的壓力。
柯建銘率先喊「大罷免」 但沒人當一回事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今年1月4日率先喊出「41席國民黨區域立委也一定要罷免掉」;不過,公督盟第11屆理事長曾建元指出,柯建銘的形象沒那麼好,即使是綠營基層,也普遍不會把柯建銘的話當真。
國民黨立院黨團去年推動《國會改革法案》、《花東交通三法》,引發綠營支持者不滿。去年5月17日在經民聯(經濟民主聯合)等民團號召下,開始聚集青島東路抗議,也就是「青鳥行動」。2024年12月時,經民聯等民團為阻與台灣民眾黨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憲法訴訟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等3項法案修正案,再度在立院發起青鳥行動,即《冬季青鳥在台北》。
曾建元說,青鳥行動將街頭運動凝聚在一起,綠營支持者開始認為,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的法案有「國會擴權」疑慮,所以很多民眾開始聚集立法院外,也使得各地民團開始看見推動大罷免的希望。
大罷免是公民自主 還是民進黨主導?
雖然藍營指控「大罷免」是綠營推動的,但曾建元認為,其實公民團體有自己的自主性,與民進黨還是有距離。不過,隨著各地罷團在蒐集各階段連署書方面碰到壓力,也開始希望民進黨陣營出手幫忙,民進黨無法否認這對自己有利,因此,地方民代開始收到來自罷團的陳情或拜託,綠營地方民代也就順勢出手幫忙。
對此,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接受《梅花新聞網》訪問時表示,民進黨總說是公民團體推動罷免,但總統賴清德卻跟綠委沈伯洋、罷免徐巧芯領銜人曹興誠開會,擺明就是因為民進黨沒拿下立法院,卻想要五院全拿,所以才會導致去年才藉由投票選出來的立委,今天卻又要拜託選民再到投開票所投一次票,可見民進黨是因不願意接受國會監督,才會搞大罷免。
民眾黨汐止區黨部主任黃守仕也向本報表示,台灣原先兩年就一次選舉,但現在因大罷免,變成台灣每年都在選舉,其實反而耽擱台灣處理其他議題的時間,像是對等關稅狀況仍未明朗,且選舉動輒幾億元的花費,若能節省下來,將能推動更多的建設,而非藉由選舉一再撕裂台灣社會。
國民黨「以罷制罷」全面失敗 民進黨也同感驚訝
在民團推動大罷免期間,國民黨一開始試圖以「以罷制罷」反制,不過進行的並不順利。第一階段全數需補件,第二階段時更是全軍覆沒,除罷免綠委案無法進入投票階段外,還因「偽造連署書」問題,導致多個黨部遭搜索,另外還有多位黨工遭羈押禁見,包含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以及國民黨組發會副主委黃碧雲;對此,曾建元認為,國民黨是基於過去一些「慣例」,才會導致多地黨部不約而同地捲入偽造連署書案。
根據目前曝光的起訴書內容,目前並未有朱立倫直接參與跡象;曾建元認為,朱立倫在國民黨時間長久,對於國民黨的一些「慣例」應略有所聞,也許他本身並未對「連署書」有任何不恰當指示,但朱立倫應該是「沒想到檢調這次會如此嚴格偵辦」,所以沒想到事態發展成如此嚴重。
對於國民黨推動罷免綠委案全面失敗,新黨台北市議員侯漢廷接受《梅花新聞網》訪問表示,相對綠營偷跑,國民黨一開始推動提高罷免門檻,一方面卻又想罷綠委,確實較矛盾,且後續民進黨政府藉偵辦「偽造連署書案」,以辦藍不辦綠方式,搜索國民黨黨部、羈押國民黨黨工,造成寒蟬效應,才導致國民黨在「以罷制罷」上全面失敗。
辦藍不辦綠 侯漢廷:差別待遇很明顯
侯漢廷氣憤地說,罷免藍委案中同樣出現偽造連署、死亡連署狀況,他已針對罷免藍委傅崐萁案中,4000份連署書格式出錯一事向花蓮地檢署告發,但卻一直沒下文,顯見現在司法都「辦藍不辦綠」。基隆部分更是誇張,藍營的罷團、民眾在早上5點就見到檢調持傳票上門,而綠營罷團卻是到下午才拿著事先寄發的傳票做筆錄,差別待遇非常明顯。
民進黨主導大罷免? 賴清德如何做全民總統
民進黨新北市議員在卓冠廷4月28日在政論節目中說,賴清德下軍令狀,要求當時35席藍營區域立委的罷免案要全通過第二階段;無獨有偶,民進黨北市議員洪健益5月20日說,「賴總統常常跟這些罷免領銜人開會,賴清德坐在那聽話而已,甚至曹興誠(罷免藍委徐巧芯案領銜人)告訴賴清德說,哪個人沒幫忙收連署書,數的份數不夠多,這是這些人把壓力全部給黨主席」。
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先是在4月29日澄清,罷免行動是公民團體自主行為,民進黨一貫立場是全力協助並維護公民團體的權益,黨中央有指示,要求所有黨公職全力協助,確保地方代表能夠積極支援民眾,若發現黨公職不夠積極,將會進行提醒。
民進黨發言人吳崢甚至出面反駁洪健益說,洪在政論節目上發言與事實不符,賴清德從未與罷免領銜人或罷免團體開會,國民黨相關評論實屬子虛烏有。
雖然民進黨中央對賴清德參與大罷免說法全盤否認,但在野黨及其支持者不買帳;對此,曾建元說,大家會期待賴清德是一個「全民總統」角色,而不是去介入「大罷免」這種引起民眾對立的政治活動。
團結十講讓藍營撿到槍?連綠營都有意見
然而,隨著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展開,「大罷免」與民進黨關連性也就揭曉了。賴清德在「十講」中多處遭民間非議,如第一講提到猛獁象表述遭糾正;第二講呼籲去除雜質;第三講針對「憲政體制」所提錯誤訊息也引起爭議;第四講關於「國防」,提出軍人優先升等商務艙要求,再成爭論焦點。後來,原定於7月5日的第五講以及7月12日的第六講因故再次取消。
在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中,討論度最高的可說是第二講「團結」。賴清德表示,「要用民主淬鍊出國家團結的力量。這八成的民意,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罷免,一張又一張的選票,像打鐵、鑄劍一般一錘又一錘,千錘百鍊,百鍊成鋼,打掉雜質,淬鍊出捍衛主權、守護民主鋼鐵般的意志,這樣自然而然可以守護國家」。也就是在野黨所稱的「雜質說」。
賴清德的「雜質說」在網路引起外界高度討論;曾建元認為,這是賴清德脫稿演出的結果;曾建元坦言,賴清德的團結國家十講效果沒那麼好,因為撇開立場不說,賴清德發表的內容確有多處與歷史事實不符,作為總統,賴清德應讓幕僚做好查證,以免發表錯誤內容。
對於第五講與第六講接連取消,曾建元表示,賴清德應該要將內容重新準備好後再公開發表,因為現在外界都在關注賴清德的團結國家十講是否會繼續,若賴清德一直不再更新團結國家十講,反而只會讓外界繼續將焦點放在賴清德是否會完成團結國家十講上。
大罷免若敗 民進黨該學會接受在野黨監督
對於民進黨來說,最好的結果是藉罷免反轉國會結構;不過,曾建元也表示,如果大罷免失敗,那賴清德必須學會如何分享政權給在野黨,學會接受在野黨的監督。因為作為民主國家,選民已用投票告訴賴清德,民眾認為執政黨需要被制衡。
不過,曾建元不諱言,他個人作為民間團體角色出發,其實樂見透過罷免投票,讓國民黨部分爭議性人物下台,再透過補選讓更優秀的人才出線。他個人並非站在「非民進黨執政不可」角度,而是思考如何能讓立法院變得更好,讓國家變得更好。(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