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一支極端正統派士兵組成的部隊,7日在加薩邊境遭遇連環爆炸與伏擊,造成5死14傷。這場由哈瑪斯策劃的伏擊,不僅顯示該組織在重創之下仍具備組織與攻擊能力。儘管以軍宣稱控制該地區,哈瑪斯仍能滲透、埋伏並發動突襲,反映其戰術正轉向靈活、分散的小組游擊作戰。近期連串襲擊表明,以色列「徹底殲滅哈瑪斯」的目標仍遙不可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一群以色列士兵7日晚間行經加薩邊境柵欄約一英里處的坦克與裝甲車通道時,一枚遙控炸彈爆炸,襲擊隸屬於極端正統派士兵組成的「尼扎耶胡達營」(Netzah Yehuda)部隊。這場攻擊之所以格外震撼,在於它不僅造成重大傷亡,還發生在以色列自認已控制的地區。
當其他以軍部隊趕往救援時,第二枚炸彈也由遠端引爆。幾秒後,第三次爆炸掀起塵煙,伴隨著哈瑪斯小組從附近藏匿處發動的密集小型武器射擊。短短數分鐘內,5名以軍士兵陣亡,另有14人受傷,其中多人傷勢嚴重。
這場攻擊發生在加薩東北角的貝特哈農(Beit Hanoun),緊鄰以色列城市斯德洛特(Sderot),理應處於以色列軍方控制下的區域。
初步調查顯示,哈瑪斯小組是在攻擊前24小時內部署好炸彈,顯然是對以軍設下埋伏。以軍可能誤以為在靠近本國邊界的區域內行動相對安全。
這場複雜的攻擊突顯哈瑪斯在歷經近21個月戰爭重創之後,正轉向採取游擊戰形式對抗以軍。即便實力遭受削弱,哈瑪斯仍持續在加薩對以軍發動致命攻擊。戰爭期間,以軍數度被迫重返原已宣稱「清除完畢」的地區,因哈瑪斯又在當地重新活躍。近期連串襲擊表明,以色列「徹底殲滅哈瑪斯」的目標依然遙不可及。
哈瑪斯的軍事組織「卡薩姆旅」(Al-Qassam Brigades)聲稱這起攻擊發生在「佔領軍認為已翻遍每一塊石頭、完全安全的區域內」。
哈瑪斯在聲明中形容這場戰爭是一場「消耗戰」,目標是持續對以軍施壓,並擴大俘虜人數,正如2023年10月7日突襲中所為。
哈瑪斯稱:「即使他們奇蹟似地從地獄中救出一些士兵,未來也可能失手,讓我們增加更多俘虜。」
哈瑪斯武裝分子9日在甘尤尼斯(Khan Younis)以火箭推進榴彈攻擊一輛以軍工兵車,並趁駕駛欲逃離時,對車輛發起突擊。根據以軍說法,武裝分子試圖綁架該士兵,最終將他殺害,但這起綁架未遂被以軍即時阻止。兩天後,卡薩姆旅在即時通訊軟體Telegram發布聲明誓言:「下一名士兵將是我們的新戰俘。」
加薩戰場的血腥與消耗戰,與以色列在伊朗進行的快速精確軍事行動形成鮮明對比。該行動透過空中與地面部隊執行,幾乎沒有以軍傷亡。但根據以色列國防軍(IDF),自以伊12天衝突結束以來,加薩已有至少19名以軍士兵喪生,其中包括貝特哈農事件。
以伊停火當天,一名哈瑪斯武裝分子將燃燒彈投入一輛工兵裝甲車的開放艙口,車內7名以軍士兵全數陣亡,成為近月來以軍在加薩傷亡最慘重事件之一。
以軍前參謀總長哈雷維(Herzi Halevi)今年1月表示,以色列自戰爭爆發以來已擊斃2萬名哈瑪斯戰士。以色列也刺殺該組織大部分高層領導人。然而,今年稍早,一名以軍高層透露,哈瑪斯也已補充兵力。根據以色列公共廣播機構Kan News三月報導,哈瑪斯已招募「數百名」新戰士。
現階段的哈瑪斯是一個鬆散的武裝小組網絡,能實施突擊式攻擊,並利用加薩地下通道網絡移動與藏匿。以軍作戰處前主管、退役少將齊夫(Israel Ziv)指出,哈瑪斯有足夠時間觀察並學習以軍行動模式,並據此反制。
他指出:「他們的戰爭方式正是建立在我們的弱點上。他們不是防守據點,而是四處尋找打擊目標。」
齊夫表示,以軍人力負擔沉重,使哈瑪斯即使在弱勢下仍能找到可乘之機。他指出:「哈瑪斯已轉型為分散式的小型游擊部隊。他們攜帶大量爆裂物,其中不少正是以軍留下的未爆彈。這是一場簡易爆炸裝置(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IED)之戰。他們透過控制關鍵瓶頸區發動伏擊並主動出擊。」
以這種分散、獨立的小組方式運作,也讓以軍更難鎖定哈瑪斯的指揮架構。上月,一名以軍官員向CNN坦言:「現在要達成戰術目標變得更加困難。」
儘管哈瑪斯早已耗盡大部分火箭庫存,如今僅能零星發射、幾無實質影響,但他們仍能穿梭於加薩廢墟之間,使用從以色列數萬枚彈藥中提取材料製成的IED,讓滿目瘡痍的廢墟反而成為其韌性的象徵。
儘管南加薩也有武裝幫派勢力競爭,且當地民眾對哈瑪斯怒火日益高漲,這支激進組織仍設法持續戰鬥,以每周代價換取延續戰事。
儘管杜哈(Doha)談判持續進行,雙方立場稍有靠攏,但停火仍遙不可及,斡旋者無法彌平核心歧見。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日前赴華府表示,哈瑪斯必須解除武裝並放棄其軍事與統治權力,否則以色列將恢復戰事。
然而,哈瑪斯顯然毫無意願在談判中做出如此重大讓步,而近期襲擊行動則顯示其仍握有不容忽視的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