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之王」添新礦!湖南發現4.9億噸鋰礦 美示警陸掌定價權

大陸官方證實,在湖南探獲一處超大型蝕變花崗岩型鋰礦床。圖為今年初發現的四川鋰礦。圖/取自百度
大陸官方證實,在湖南探獲一處超大型蝕變花崗岩型鋰礦床。圖為今年初發現的四川鋰礦。圖/取自百度

繼近年來在四川發現鋰礦之後,大陸湖南也傳出好消息,湖南省自然資源單位日前宣布,在郴州市臨武縣雞腳山通天廟礦段,探獲一處超大型蝕變花崗岩型鋰礦床,鋰礦石量達4.9億噸,含氧化鋰資源131萬噸,並伴生銣、鎢、錫、鈮、鉭等多種戰略礦物,規模均達中型以上。

陸官方稱,此礦體穩定、易於選礦,後續可支持大陸在新能源產業鏈上的自主布局。鋰被譽為「金屬之王」,是電動車電池、儲能設備、手機與筆電鋰電池的核心材料,也是核能與太空工業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隨著全球綠能轉型,鋰的戰略地位急速上升。湖南此次發現的礦體,規模與純度均具開發潛力,預期將推動當地形成以鋰為核心的產業聚落。

對於大陸近年來持續發現鋰礦,美方早有警覺。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何塞·費爾南德斯,於去年10月在訪問葡萄牙時說,大陸的鋰生產量已「遠遠超過全球需求」,他並批評陸方做「掠奪性定價」,導致全球鋰價一年內暴跌逾八成,意圖削弱包括美國在內的競爭項目。

美方認為,大陸此舉是對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的蓄意反制。該法案投入超過4000億美元資源扶植本土清潔能源產業,包括鋰礦、電池與電動車供應鏈。美方擔憂,在大陸控制全球逾六成鋰化學品產能下,美國在產業升級與戰略儲備方面將處於劣勢。

目前,美國鋰資源高度依賴進口,僅有極少數鋰礦處於實際開採階段。為擺脫供應依賴與價格壓制,美國近年積極與澳洲、阿根廷、葡萄牙等國建構「友岸供應鏈」,並強化國內採礦、加工與儲備能力。

業界認為,湖南鋰礦的披露,將進一步提升陸方在鋰資源與價格話語權上的優勢,對美、歐產業政策構成壓力。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