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空跨國走私  海巡、檢查獲4512顆鸚鵡蛋

不法集團自泰國、越南等地購買受精鸚鵡蛋(圖)後,透過「空運加海上交貨」方式,以馬祖、金門為走私轉運站,從台灣運至大陸。圖為連江查緝隊查獲的鸚鵡蛋。圖/海巡署偵防分署提供、中央社
不法集團自泰國、越南等地購買受精鸚鵡蛋(圖)後,透過「空運加海上交貨」方式,以馬祖、金門為走私轉運站,從台灣運至大陸。圖為連江查緝隊查獲的鸚鵡蛋。圖/海巡署偵防分署提供、中央社

連江地檢署近日與海巡署偵防分署連江查緝隊,聯手破獲一起跨國走私案件,查獲4512顆保育類鸚鵡受精卵,為國內歷來最大宗同類型案件。該集團從泰國、越南大量收購鸚鵡蛋,利用偽造合法文件掩護,透過金門、馬祖轉運,再經空運、陸運及漁船接駁等方式,走私至大陸牟利,估計獲利達新台幣568萬元。

檢方調查,該集團的張姓男子等人為了滿足大陸寵物市場的需求,從泰國、越南等地購買受精的鸚鵡蛋,先由台中機場搭乘國內線航班至馬祖、金門,再由當地的漁民以小船出海,於海上交貨給大陸船隻,藉此規避正規出口與動物檢疫程序。

集團鎖定非洲灰鸚鵡、琉璃金剛鸚鵡等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Ⅱ的物種,於南投、雲林等地設繁殖場作為掩護,並以加工過的偽造輸入許可、繁殖證明等文件,將鸚鵡蛋偽裝為合法貨物進口。

此走私集團行動頻繁,曾於去年6月在馬祖走私1047顆蛋,今年1月在金門再走私599顆蛋,均屬重點物種,皆被查獲。另有部分批次已成功出境並在大陸孵化,遭檢方鎖定為洗錢金流來源之一。

連檢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及《洗錢防制法》起訴張、楊姓等11人,並聲押主嫌,啟動沒收不法所得程序。

且張嫌今年3月曾將600顆鸚鵡蛋帶至越南河內,遭當地海關查獲。我國已啟動國際司法互助,請求越方協助取回這批證物,作為後續審判依據。

檢方指出,走私保育類野生動物不僅破壞生態,更可能引發動物疫病與公共衛生危機。且這批受精卵尚未經檢疫即流通,恐帶來禽類傳染病等風險,亟需嚴加防堵。未來,將加強金門、馬祖等離島口岸的管控。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