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與歐洲紛紛削減對外援助預算,烏克蘭的人道援助體系正面臨危機。自戰爭爆發以來,美國一直是烏克蘭最大援助來源,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年暫停對外援助,導致數十億美元援助中斷,重創烏克蘭境內仰賴資金維持的醫療、心理復原等計劃。歐洲盟友則在擴大國防支出的同時縮減人道預算,加劇資源缺口。從前線附近的傷患少年,到村民的藥物匱乏,多個非政府組織警告,人道專案資金告罄恐導致援烏體系崩潰。
路透報導,烏克蘭少年納札爾(Nazar)在戶外玩耍時踩到爆炸物受重傷,住院數月、接受多次手術才保住雙腿。他與母親住在東部尼科波爾(Nikopol),靠國際援助支付醫療費用。
納札爾的母親莫斯托娃(Yevheniia Mostova)5月中旬表示:「他們給我們拐杖、助行器,還有一台平板電腦……但主要是金援。」
但在川普今年1月下令暫停對外援助後,資金即將耗盡。36歲的莫斯托娃憂心道:「我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她說,IRC的支持對納札爾的心理復原同樣關鍵,如今連止痛藥與藥膏的費用都成問題。
仰賴美國資金的機構如國際救援委員會(IRC)正陷入困境,其他主要援助國如英國也為擴充國防支出大幅削減人道預算,對烏克蘭衝擊尤為嚴重。自2022年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一直是美國對外援助最大受惠國。
根據已關閉的USAID網站,美方曾提供26億美元人道援助、50億美元發展資金,並注資300億美元至烏克蘭政府預算,如今幾乎全數停擺。這些資金曾用於支付教師與急救人員薪資、安置流離失所者、排雷與支持媒體等。援助中斷之際,這波援助削減,正值川普態度日益向俄傾斜,使烏克蘭處於戰爭爆發以來最孤立的狀態。
路透訪問八個仍在烏克蘭提供醫療與撤離等人道服務的非政府組織(NGO),他們詳述了美國援助突然撤離,以及其他國家資金削減所帶來的衝擊。
兩個機構已裁員,有些員工接受減薪;一個機構關閉基輔辦公室,另一個則縮減在烏克蘭各地的業務。所有組織均因資金趨緩而大幅縮編。
100% LIFE聯合創辦人謝倫貝伊(Dmytro Sherembei)表示:「美國援助的削減……已對我們組織造成關鍵性影響。」該組織是烏克蘭由病患主導的最大醫療組織,服務對象包括HIV感染者。
他指出,烏克蘭的脆弱不僅來自HIV、肺結核與肝炎等流行病,也因該國正遭受持續軍事攻擊。「財政援助不只是重要,它是唯一能挽救生命的方式。」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曾向歐洲盟友呼籲支援,但各國不僅未填補美國援助空缺,反而縮減人道援助預算。歐洲各國在川普施壓下,大幅增加國防支出,同時在對外援助領域尋求刪減。英國計劃在2027年前將援助預算從國民總收入的0.5%降至0.3%;德國作為烏克蘭主要援助國之一,也預計今年削減近10%的整體援助預算。
IRC駐基輔國家主任霍姆西(Alain Homsy)表示:「各NGO正為烏克蘭僅存的少量資金競爭。」
據獨立人道分析機構ACAPS指出,2022至2024年間,美國資金約佔烏克蘭整體協調人道援助計劃的30%。2024年底,USAID仍有39項活躍計劃,總預算42.8億美元;但至2025年3月底,僅約12.7億美元的項目仍在運作。
基爾研究所(Kiel Institute)旗下「烏克蘭支援追蹤計劃」(Ukraine Support Tracker)負責人西川太郎(Taro Nishikawa)則指出,歐洲對烏援助亦呈下降趨勢,總額自2022年的62億歐元降至2023年的41億歐元,2024年則僅約30億歐元。
曾被俄軍佔領近七個月的莫羅齊夫卡(Morozivka)村,村裡約400名居民中,年長者仰賴IRC免費藥物與行動醫師每月巡診,治療高血壓等慢性病。
56歲社工巴索娃(Svitlana Basova)說,佔領期間她無法接受治療,直到近期手術後才開始定期檢查。「他們不只給藥,也提供心理支持。」34歲村衛生員薩米哈(Yuliia Samiha)補充:「我們甚至連藥局都沒有。」
英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對烏支持「不會鬆懈」,但承認政府最近的預算檢討將影響部分專案;德國官員則稱烏克蘭仍為優先對象,整體援助下滑未必影響烏方資金。
對薩米哈而言,援助一旦中斷後果嚴重。村內無藥局,醫院遠在20公里外,多數老人既無車也無公共運輸工具,「我們真的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