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重啟公投823登場 專家:如通過最快1年重啟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右一)與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左一),1日在網路直播節目《志聖鮮思》,邀請清大特聘教授兼原科院院長葉宗洸(左二)與台電前核安總稽查王琅琛(右二),討論台灣能源問題。圖/何志勇提供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右一)與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左一),1日在網路直播節目《志聖鮮思》,邀請清大特聘教授兼原科院院長葉宗洸(左二)與台電前核安總稽查王琅琛(右二),討論台灣能源問題。圖/何志勇提供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與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昨天(1日)在網路直播節目《志聖鮮思》,邀請清大特聘教授兼原科院院長葉宗洸與台電前核安總稽查王琅琛,討論台灣能源問題。葉宗洸與王琅琛都表示,如8月23日重啟公投通過,核三廠2部機組最快1年就能發電。

葉宗洸批評,執政黨一味追求綠電,反而破壞環境。最近高雄大樹區和山里發案51公頃光電廠,吃掉大片山林,預計裝置容量卻只有7萬千瓦,一年只能發0.9億度,以去年全台灣總發電量2886億度來看,該光電廠僅發電三千分之一,甚至只有白天能提供電力,即使現在停建也於事無補。葉宗洸痛批,當初高雄市政府是怎麼審核該開發案?

葉宗洸說,去年整體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約11.6%,大約330億度電,相比之下過去核電一年就發電400億度,即再生能源全力發展9年仍然彌補不了核電缺口,導致台灣只能用燃煤和燃氣彌補。從2020年開始燃煤與燃氣占比就持續高於80%,去年更達83.16%,逐年上升,完全達不到執政黨原先的能源規劃。

葉宗洸續指,依照經濟部能源署數據來看,原先規劃今年裝置容量風力發電要6.9GW,太陽光電要20GW,但截至4月僅分別不到4GW與14.62GW,進度嚴重落後,因此今年也絕對不可能再生能源彌補核電缺口。無碳電力占比反而比非核家園前低,讓台灣變成火力家園,對企業衝擊也大。尤其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上路,屆時恐面臨高額碳關稅。

葉宗洸強調,核三停機前,南部上能自行滿足供電,甚至能南電北送;然而停機後就要中電南送,導致中電火力全開,甚至台電要偷啟用興達4部燃煤機組,一再證明台灣就是缺電。錯誤能源政策導致台電虧損4500億,目前台電售電成本每度3.4至3.5元,太陽光電發電成本卻高達4.6元,風力發電更超過6元,而再生能源一年僅發300多億度電,發愈多、虧愈多。相比之下,核電一度僅1.4至1.7元,每發一度電還能賺50%。

葉宗洸表示,雖然執政黨最近提到台灣可考慮新式核能,即SMR(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然而此技術美國最快2028年才能完成測試,真正商轉要等2030年後,台灣不可能再等5年這麼久。目前最快的方式仍是讓剛停下來的核電機組繼續延役,核三的2部機組,必要檢查與測試至少1年內就能恢復運轉;核二則估計2年。王琅琛也說,美國核管會審查延役也大約1、2年,因此核三、核二延役2年內絕沒問題。

何志勇表示,核三延役公投8月23日投票,但公投結果在賴政府有心操作下,恐怕不太樂觀。過去在《公投法》修法前,不限制公投舉辦日期,可綁半年內舉行的大選,提高投票率。現在變成每2年辦一次,避開選舉。如今,民進黨7月26日推首波大罷免投票在即,卻故意繞過公投,也無意樽節支出,並帶輿論風向聚焦在政治鬥爭,而忽略能源問題,擺明就是沒有要讓核三延役通過。

何志勇續指,美國也希望台灣恢復核電,但這股壓力在美中關稅談判結束前,因美國自顧不暇,而暫時出不來,因此民進黨也在跟美國賽跑,趕快讓核三延役公投失敗,等美國回過神來後再推卸責任說公投已定案、推不了核電。

陳學聖認為,民進黨堅持再生能源,明明發電成本高,卻捨棄便宜的核電不用,背後一定有利益供應鏈。核三延役對專家來講是技術問題,對民進黨來講是政治問題;公投沒過民進黨會說大家不希望過,但過了又可以解決缺電問題,所以有聽到選民說8月23日不會去投,因為不想幫民進黨擦屁股。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