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圖強!習近平再推全國統一大市場 建構中國式現代化藍圖

中共總書記、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昨(1日)主持財經委第六次會議,再強調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並將發展「海洋經濟」躍升戰略高度。圖/取自新華社
中共總書記、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昨(1日)主持財經委第六次會議,再強調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並將發展「海洋經濟」躍升戰略高度。圖/取自新華社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今(2日)在頭版報導,中共總書記、中央財經委主任習近平昨主持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再次明確以縱深推進統一大市場為核心,強調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市場體系,並提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

與會的還包括國務院總理李強、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顯示此議題已列入中國國家發展戰略最優先序列。

習近平:統一市場是高質量發展必須

習近平在會議上指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不僅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應對複雜國際經濟挑戰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他特別強調,要以「五統一、一開放」為基本要求,涵蓋:包括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以及「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習近平談話,是細化了中共自2022年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後,對如何打破地方保護、促進要素流動的操作路徑。

習近平並在會上點出具體的治理重點,如「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規範政府採購及招投標,加強對中標結果公平性審查」、「規範地方招商引資,加強資訊披露」等,顯示未來將持續從稽核政績到產業結構調整都強化中央統一規範。

「海洋經濟」躍升戰略高度 推動從科技到港口整合

和過去以陸地產業為重不同的是,習近平在會上提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明言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

在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之際,習近平在1日的財經委第六次會議上也強調,向海圖強,將「海洋經濟」列為國家戰略高度重點。圖/取自中國網

在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之際,習近平在1日的財經委第六次會議上也強調,向海圖強,將「海洋經濟」列為國家戰略高度重點。圖/取自中國網

具體而言,中央財經委此次會議要求:加強頂層設計與政策支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海洋經濟;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發展海洋生物醫藥、遠洋捕撈、海洋旅遊;促進港口群優化整合,推動海域分層利用、實施碳匯核算;並透過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強化海洋科研調查、防災減災及藍色經濟合作。

報導引述一名接近發改體系的分析人士表述,過去大陸發展重心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陸域經濟圈,但近年中國面對能源安全、產業鏈全球化及糧食海運運輸戰略的多重挑戰,「海洋被重新定位成國家未來增長與安全的關鍵支點。」

2022年習近平提出「統一大市場」要求後,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去年7月也曾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北京高層於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戰略思考,並非臨時起意。他說,市場是全球最稀缺的資源,而中國擁有全球超大規模且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這是「應對變局的堅實依託」。他稱,要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要素市場不完善等痼疾,讓商品、服務、資金、技術和勞動力在全國範圍內高效流動。

從公平競爭到招商引資:中國下一步制度重塑

細看財經委這次會議與近期中共高層曾提到,無論統一市場準入規則、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治理,或規範地方政府招商引資行為,幾乎都已成為中國下一階段市場改革的核心。

財經委會議還強調,要「健全市場信用體系,完善統一的財稅制度和統計核算」,這代表未來不僅地方補貼將受限,就連各類政府評比、地方領導幹部的政績考核體系,也將朝著「高質量發展」與「公平競爭」統一標準靠攏。

同時,持續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也意味著中國將進一步削弱地方保護主義對資本、產能與人力資源錯配的干擾。

專家認為,習近平此次強調「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並要求「內外貿一體化,培育一批內外貿優質企業」,意在安撫外界對中國內需動能不足、以及中美博弈下市場封閉的疑慮。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