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高齡人口的健康與照護以及人口結構失衡已成為台灣社會的重大議題,甚至是國安問題。余紀忠基金會秉持一貫關懷台灣永續議題, 28日於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梁思源國際會議廳舉辦「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挑戰與因應」論壇,邀請官員、學者專家齊聚一堂分析未來趨勢與找出因應之道。
會議開始由基金會余範英董事長致詞,她表示人口老化是台灣嚴重的社會問題,希望各黨候選人正視。引言人台大經濟系教授薛琦提到,台灣在1993年開始進入高齡化社會,2025年則將步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5%。另方面少子化問題也相當嚴重,現在已嚴重衝擊台灣的高等教育。
政務委員林萬億介紹政府推動的「長照2.0推動策略」,主要發展為3個方向,包含:社區基礎、以人為本與連續照顧,目標是要讓每位需要照護的人都能感受長照品質提升,以及要能提供從家庭到臨終階段的連續性照顧,全面要做到有系統的處理。
人口專家、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則指出,近十年來我國高齡人口增加3倍,而長照經費增加十倍以上,但是否用於真正的優先急用之處,值得商榷。而改變世代正義的觀念也很重要。
而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則認為,隨著社會平均餘命的延長以及高齡人口的健康狀況,我們社會應該釐清幾個觀念,如高齡化與老化、長壽與健康、長照與高齡政策等等,如何讓高齡人口保持檢康與幸福的感受更加重要,她也介紹人工智慧(AI)在未來長照產業的應用。
最後,台大國家發展所副教授辛炳隆則關心中高齡人口勞動參與率的問題,指出高齡人口勞動參與率增加會是未來的趨勢,但是過高未必是好現象,以南韓為例,南韓65歲以上人口勞動參與率高達25%是東亞地區最高,其原因是因為社會保險不足所致。台灣要鼓勵中高齡再就業應該在年齡歧視上多給予規範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