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轉向 德對以色列發出最嚴厲譴責 不排除限制軍售

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中)27日警告,德國政府正考慮對以色列採取進一步行動,暗示將限制軍售。圖/取自Johann Wadephul@JoWadephul
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中)27日警告,德國政府正考慮對以色列採取進一步行動,暗示將限制軍售。圖/取自Johann Wadephul@JoWadephul

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Johann Wadephul27日警告,德國政府正考慮對以色列採取進一步行動,並表示柏林不會出口任何可能被用來違反人道法的武器。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也同步發表迄今最嚴厲的譴責,指出其軍事行動已經越界、違反國際人道法,加薩的空襲「已無法再以打擊哈瑪斯作為正當理由」。

綜合路透、德國之聲報導,自2023107日哈瑪斯發動襲擊以來,德國與美國始終堅定支持以色列,即便以色列在國際上愈加孤立,柏林仍未改變立場。然而,隨著歐盟對以政策出現整體轉向,英國、法國與加拿大也威脅將對以採取「具體行動」,德國的態度明顯開始鬆動。

瓦德福在接受西德廣播公司(WDR)專訪時表示,加薩正承受大規模空襲,食物與藥品嚴重短缺,當地情勢「已令人無法忍受」。他強調,德國對以色列的歷史責任「不應被工具化」。

總理梅爾茨也首度強烈表態,對加薩戰爭現況提出質疑。他27日在柏林的Re:publica數位會議上表示:「坦白說,我已經無法理解以色列軍隊在加薩地帶的軍事行動意圖為何。」他補充,以色列的行動在他看來已越界,並違反國際人道法。對平民造成如此苦難,「已無法再以打擊哈瑪斯恐怖主義作為正當理由」。

稍早在芬蘭土庫(Turku)舉行的記者會上,梅爾茨也曾直言,以色列目前的空襲「已無法再以打擊哈瑪斯作為正當化理由」,「也已難以理解」。

雖然德國尚未與以色列全面決裂,但這波強烈表態在長期奉行「國家理性」(Staatsräson)概念的德國而言極為罕見。該政策源自對納粹大屠殺的歷史責任,將支持以色列視為德國國家立場的重要一環。不過,如今德國社會輿論正出現明顯轉變。

瓦德福表示:「我們對抗反猶太主義的堅定立場,以及對以色列生存權與安全的支持,不能被用來正當化加薩當前的戰事與衝突。」他強調,德國「必須非常慎重地思考下一步行動」,雖未明言,但已暗示不排除限制軍售。

執政聯盟中的社民黨亦呼籲全面暫停對以色列的武器出口,警告德國可能因此捲入戰爭罪責。瓦德福進一步指出,目前並無任何新的軍售案正在審議。

社民黨國會議員卡德馬托里(Isabel Cademartori27日在社群平台X表示:「德國必須停止對以色列的軍售,不能與其政府所犯下的戰爭罪行同流合污。」她警告,否則德國本身恐遭國際法庭追訴。

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表示:「讓巴勒斯坦人挨餓、刻意惡化人道情勢,這與保障以色列的生存權毫無關聯,也不應被視為德國的國家理性。」

瓦德福27日訪問西班牙期間,被問及是否考慮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他回應:「沒有人認為當前情勢仍可接受、仍值得容忍,就連德國也不例外。」

根據專家估算,2023年德國對以色列的軍售總額約為1.61億歐元。

歐盟外長上周在布魯塞爾激烈辯論是否應修改、甚至終止與以色列的聯繫協定,德國明確表示反對。基民盟歐洲議員本特萊(Hildegard Bentele)表示,應透過既有關係影響以色列政策,而非切斷合作,「首要之務是讓人道援助重返加薩」。

儘管德方語氣明顯轉硬,整體對以政策在中期內尚未出現根本轉向。梅爾茨在2月大選前曾宣稱,即使國際刑事法院(ICC)對以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發布逮捕令,仍願邀請對方訪問德國;不過他上任總理後未再重申此一立場。

梅爾茨日前在芬蘭表示:「以色列對加薩的密集軍事打擊,已經難以理解其與打擊恐怖主義目標之間的關聯。」他並未正面回應德國是否將中止對以軍售,而瓦德福則表示,相關決策須由總理主持的安全委員會裁定,且該會議內容不對外公開。

以色列駐德大使普羅索爾(Ron Prosor)對德國政府的批評表示理解,但並未作出任何具體承諾。他在接受德國ZDF電視台訪問時說:「當梅爾茨對以色列表達批評時,我們會非常認真傾聽,因為他是朋友。」

同時,德國國內對以色列政策的支持也出現裂痕。根據《每日鏡報》(Tagesspiegel)本周公布的Civey民調,51%德國民眾反對向以色列出口武器。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Foundation5月的調查則顯示,僅36%的德國人對以色列持正面觀感,遠低於2021年調查的46%

此外,只有四分之一的德國人認為德國對以色列負有特殊歷史責任,相較之下,64%的以色列人仍認為德國應承擔這項義務。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