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與中國大陸關係密切  過去有豐富回報現在成政治包袱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接受香港富商捐贈,興建T.H. Chan公衛大樓。圖/取自Harvard Biostatitcs 臉書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接受香港富商捐贈,興建T.H. Chan公衛大樓。圖/取自Harvard Biostatitcs 臉書

哈佛大學長期以來與中國的緊密關係,原本為其帶來國際聲譽與資金,但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最新禁令下,這些連結反而成為攻擊的目標。美國政府上週以哈佛涉嫌配合中國共產黨滲透行動與助長反猶情緒為由,宣布撤銷其招收外籍學生的資格。目前哈佛大學已經提起訴訟,聯邦法官隨即在上週五下令暫緩執行該禁令。根據哈佛校方資料,2024年該校國際學生中有約五分之一來自中國。

路透報導,美國政府對哈佛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早已有所警覺。共和黨國會議員長期以來指控北京透過與哈佛的合作,取得美國先進技術、規避安全審查,並試圖壓制在美國境內對中國的批評聲音。白宮一名官員向路透表示:「哈佛太久以來容許中共利用其平台,對校園內的異見進行打壓與騷擾。」

哈佛方面尚未對這項最新指控作出正式回應,但強調政府的行動是對其學術立場的懲罰,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論自由。

哈佛與中國的關係歷史悠久,包括多項研究合作與設立以中國為焦點的學術中心,這些合作曾為學校帶來數億美元的捐款與國際影響力。前哈佛校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接受媒體POLITICO專訪指出,這是歷來對哈佛最嚴重的打擊。他表示:「如果美國自願放棄作為世界燈塔的角色,對中國而言無疑是一份戰略大禮。」

中國駐美大使館回應稱:「中美教育交流互利共贏,不應遭到污名化。」

儘管哈佛與中國的合作並無明確違法之處,但其複雜與重疊的關係仍引發關注。例如,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資料,哈佛在2020年後仍持續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官員提供公共衛生訓練,而該組織已於當年遭美國制裁,原因是其涉及對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的人權侵害。川普第一任與現任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政府皆將中國在新疆的政策定調為「種族滅絕」。

此外,2014年曾捐贈3.5億美元予哈佛的香港富商陳啟宗(Ronnie Chan),促成該校公共衛生學院以其父親陳曾熙(T.H. Chan)之名命名。根據美國商業情報公司Strategy Risks資料,陳啟宗為中美交流基金會(China-United States Exchange Foundation)成員,該基金會根據美國《外國代理人登記法》(FARA)被列為「外國代理人」,美國遊說者需向政府申報與其相關的工作。

哈佛前化學教授李伯(Charles Lieber)曾被納入川普政府於2018年啟動的「中國行動計畫」(China Initiative)調查,該計畫專門查緝中國間諜行動與知識產權盜竊問題。李伯因未如實申報與中國政府的資金往來,在2021年被定罪。據報導,2025年4月他已成為中國某大學的全職教授。

儘管「中國行動計畫」已在拜登政府期間終止,理由是該計畫導致對亞裔學者的種族歧視與科研寒蟬效應,但對中國學生與學術機構的疑慮仍在持續升高。

2024年4月,一名中國交換生在哈佛校內活動中,將一名打斷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演講的學生推離現場,引發外界對中國學生是否受命監控異見者的質疑。美國國會兩黨議員皆表達對「跨國鎮壓」行為的關切。

美國教育部去年4月也向哈佛發函,要求提交外國資金相關資料,指出該校對外資來源申報不全與不實。

儘管白宮強調措施針對的是外國滲透,但學術界與人權組織擔憂此舉可能傷及無辜。美國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研究員王亞秋(音譯,Yaqiu Wang)指出:「對中國政府跨國壓制異議聲音的擔憂非常合理,但全面禁止外籍生,甚至包括其他國家的學生,根本適得其反。」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