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其高關稅政策迅速引發全球經濟震盪。美國經濟能否避免衰退,關鍵在於與各國的關稅談判結果。根據索尼金融集團(Sony Financial Group)2025年5月8日報告,這場「關稅大戲」已進入第二幕,各國談判的進展將決定美國經濟走向。
第一幕回顧:市場動盪與政策衝擊
川普於2025年1月20日就職後,以驚人速度簽署逾百項行政命令,推出高關稅政策,試圖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根據索尼金融集團報告,這些政策不僅否定前任拜登(Joe Biden)政府的自由貿易路線,更威脅戰後全球貿易體制。川普以貿易夥伴國的對美貿易順差為基準,設定高關稅稅率,例如對中國大陸加徵145%關稅,對汽車徵收25%附加關稅(總稅率27.5%)。
此政策引發市場劇烈反應。4月2日相互關稅政策公布後,美國股市、債市及美元匯率同時下跌,形成「三重下跌」(triple sell-off),黃金價格飆升,顯示投資者對美元資產信心動搖。川普隨後在13小時內宣布延後90天實施關稅,顯示政策壓力。索尼報告指出,市場波動指數(VIX)於4月8日達52.3,後降至22,但風險猶存。
川普的關稅理論基於「雙邊貿易平衡」,認為貿易逆差源於他國的不公平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然而,經濟學界認為,自由貿易基於比較優勢,促進資源最佳配置。川普政策若持續,可能導致資源錯配,拖累美國及全球經濟成長。
第二幕焦點:各國談判的膽小鬼賽局
第二幕(4月3日至7月上旬),川普關稅政策轉向與各國個別談判,試圖通過「交易」(deal)降低關稅稅率。索尼報告顯示,美國選日本為首個談判對象,川普親自參與與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的會談,顯示急於展示成果。然而,日本要求全面撤除關稅,美國僅願討論附加關稅(例如日本的14%),雙方分歧顯著。
對中國大陸,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達成初步共識,根據大陸商務部5月12日的聯合聲明,美國將對中國大陸商品(含香港、澳門)的關稅從145%降至30%(含20%芬太尼懲罰關稅),其中24%關稅在90天內暫停實施,保留10%基礎關稅;中國大陸則將對美關稅從125%降至10%,部分商品另加10-15%關稅,雙方承諾5月14日前採取具體措施。 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雙方不希望經濟「脫鉤」,談判具建設性。
市場對談判進展高度敏感。中美關稅暫緩緩解了報復性關稅戰風險,但90天後談判結果仍不明。若談判破裂,通膨壓力將加劇。索尼報告顯示,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024年12月的74.0跌至2025年4月的52.2,創2023年12月以來新低,預期通膨率上升,顯示民眾對「滯脹」(stagflation)風險的擔憂。
第三幕展望:經濟衰退與通膨風險
第三幕(7月上旬起)是川普關稅政策的關鍵時刻,美國經濟能否避免衰退取決於談判結果。索尼報告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年化成長率為-0.3%,為2022年以來首次負成長,因關稅實施前驅動進口激增影響(進口成長41.3%)。個人消費仍穩健(第一季度成長1.8%),但庫存增加的正面貢獻(2.3%)未能抵消淨出口的負面影響(-4.8%)。
展望未來,第二季度GDP可能因進口反彈維持正成長,亞特蘭大聯儲GDPNow預測為2.2%(5月6日)。但7至9月後,驅動需求回落可能導致成長放緩。NRI報告指出,隨著進口商品庫存耗盡(汽車庫存約61天),7月起進口商品價格可能顯著上漲,推高通膨,加劇民眾對關稅的不滿。中美關稅降至30%和10%或緩解部分壓力,但若90天後談判無果,通膨風險將再起。
原油價格低迷增添不確定性。索尼報告顯示,WTI原油價格跌至55美元/桶,低於損益平衡點(61美元),可能影響能源產業就業與投資,但有助降低汽油價格,支撐消費並為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降息創造空間。若談判失敗,通膨壓力可能迫使聯儲會謹慎行事,進一步壓制經濟。
減稅與關稅連動:政治與經濟博弈
川普試圖以減稅緩解關稅經濟壓力。NRI報告顯示,川普政府計劃7月4日前通過2017年減稅永久化法案,涵蓋所有收入階層,通過削減醫療補助(Medicaid)、綠能預算及免除服務業小費稅彌補財政赤字。議會預算辦公室預測,減稅延長將使30年後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從100%升至220%。
關稅收入被川普視為減稅財源,減稅法案通過前難以大幅縮減關稅。中美關稅暫緩可能降低財政壓力,但共和黨內對財政赤字及醫療補助削減的反對,可能推遲法案通過。NRI預測,若減稅法案延遲,關稅政策可能因通膨壓力與民意反彈於秋季調整。
國際秩序挑戰:從關稅到弱美元政策
川普關稅政策不僅是經濟手段,更是改變戰後國際秩序的戰略。NRI報告指出,財長貝森特主張「布雷頓森林體制再編」,將美國從消費大國轉為製造大國,通過關稅與弱美元政策縮減貿易逆差。顧問米蘭(Stephen Miran)認為,美元基軸貨幣地位導致貿易逆差,損害美國利益,呼籲通過「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實現弱美元。
對日本,川普可能要求配合弱美元政策以換取關稅減免。NRI分析,日本因安全保障對美國依賴,可能在雙邊貨幣協議中處弱勢。多國協調弱美元可能性目前較低,但關稅若受阻,川普可能加速轉向弱美元政策,加劇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中美關稅談判的進展或減緩弱美元政策的迫切性,但長期風險仍存。
川普關稅大戲進入第二幕,美國經濟命運繫於各國談判結果。中美5月12日達成關稅降至30%和10%的初步協議,為緩解貿易戰提供喘息空間,但90天後的不確定性猶存。索尼報告顯示,消費者信心低迷與企業訂單下滑預示經濟挑戰;NRI報告指出,關稅與減稅、弱美元政策的連動將影響全球格局。未來數月,美國能否在談判中達成妥協,抑或陷入更深經濟與地緣政治危機,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