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全球最富裕的波斯灣阿拉伯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卡達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正積極將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影響力轉化為實質利益。這些國家與川普建立起私人關係,承諾對美國經濟投入數兆美元,同時也將自己定位為川普解決的地緣衝突的關鍵斡旋者。如今,他們獲得回報,川普第二任期的首次國是訪問將從這三國展開,行程自13日起至16日,展現其「交易式外交」下的戰略布局與雙邊利益交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這場精心布局的「拉攏川普」行動,背後反映出波斯灣國家希望強化並制度化其作為美國在安全與經濟領域不可或缺夥伴的地位,同時盡可能爭取自身最大利益。
拜登(Joe Biden)執政時期,沙國與阿聯曾因美方對其需求反應冷淡,轉而尋求擴大與其他國家的軍事、技術與經濟合作。但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雙邊關係明顯升溫。一位當地官員如此形容,對波灣國家而言,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阿布達比智庫「阿聯政策中心」(Emirates Policy Center)創辦人暨主席凱特比(Ebtesam AlKetbi)表示,這正是波灣國家鞏固對美關係、甚至「在與全球最強大國的關係中,爭取更多特權」的時機。
川普這趟中東行造訪的三個國家,各有自己的優先訴求。CNN整理了這三國的目標與策略:
沙烏地阿拉伯核心訴求:安全保障協議
「安全、安全、還是安全。」沙國與其他波灣國家最想從川普到訪中獲得的正是這三個字。沙國政治與經濟評論家希哈比(Ali Shihabi)指出:「他們尋求美國對波灣穩定的安全承諾。」並補充,川普處理議題有優先順序,容易失去興趣,這些國家希望維持他的關注。
去年,美沙雙方曾接近完成一項具里程碑意義的防務與貿易協議,但因沙國堅持以色列需承諾推動巴勒斯坦建國,談判最終卡關。
歐亞集團中東與北非事務總監馬克薩德(Firas Maksad)指出,川普可能會不顧沙以正常化停滯,照常推進大規模協議。他直言:「正常化已死。」
沙國也尋求美國協助發展民用核能計劃,但美國與以色列擔憂沙國堅持自行濃縮鈾,恐引發核武擴散疑慮。高濃縮鈾可用於製造核武。若白宮支持沙國發展核能,可能讓美國企業取得高額合約。
沙國似乎試圖將與美國的關係包裝成「雙贏」。川普3月曾表示,只要沙國承諾對美投資1兆美元,他就會造訪沙烏地。「他們答應了,所以我會去。」雖然沙國未證實此數字,但1月已宣布,計劃4年內擴大與美國貿易與投資總額至6,000億美元,且不排除進一步增加。
然而,若要擺脫對石油的依賴,沙國仍需依靠石油帶來高收益以推動經濟轉型。但近期油價下跌,部分原因來自川普祭出的關稅政策,正威脅沙國轉型目標。川普明言他希望油價下跌,這與沙國仰賴高油價推動改革的財政需求背道而馳。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野心:掌握AI主導權
比起其他波灣國家,阿聯更把「投資」視為深化對美關係並獲取回報的核心策略,而且它有足夠財力支撐。阿布達比甚至自詡為「資本中的首都」。
凱特比指出:「擴大貿易與投資,是強化雙邊戰略夥伴關係的方式。美國仍是波灣地區的重要安全保證,同時擁有動態經濟與龐大潛力,符合波灣長期發展藍圖。」
阿聯三月宣布一項為期十年、總額達1.4兆美元的投資計劃,聚焦AI、半導體、製造業與能源。根據駐華府大使館數據,阿聯在美現有投資已達1兆美元。
阿聯總統外交顧問加爾卡什(Anwar Gargash)說:「阿聯視AI與先進科技為改寫自身角色的千載難逢機會。1.4兆美元的承諾與我們擺脫對碳氫化合物依賴、確保國家繁榮的戰略完全一致。」但若無美國晶片,阿聯難以達成2031年成為全球AI領導者的目標。
拜登政府執政最後階段,美國對AI技術出口實施新限制,防止先進科技落入中國等競爭對手之手,該禁令原訂5月15日生效。阿聯也受限其中,如今可能期望藉由川普此行放寬限制。美國8日宣布,川普將撤銷部分拜登時期對AI晶片的出口限制。
卡達維繫在華府的影響力:扮演衝突斡旋角色
卡達是與美國安全關係最正式的波灣阿拉伯國家,擁有美國在中東最大的軍事基地。美國國務院稱其為美國地區軍事行動「不可或缺」的據點。去年,美卡悄然續簽延長駐軍協議,允許美軍再留駐十年,並修訂1992年雙邊防務協議,以進一步強化雙方安全合作。
2022年,拜登政府將卡達列為「非北約主要盟友」,這是授予與美軍有戰略合作關係國家的稱號。
卡達在多場衝突中擔任斡旋角色,從加薩戰爭到阿富汗撤軍。專家指出,這是卡達維繫其在華府戰略價值與影響力的重要方式。哈桑說:「波灣國家將衝突調停視為影響力與聲望的來源。他們成功利用此角色,將自己定位為川普政治議程中的關鍵夥伴。」
卡達也與敘利亞新任總統沙拉(Ahmed al-Sharaa)保持密切關係,後者正試圖解除西方多年來對敘利亞的制裁。
一位知情官員表示,敘利亞問題預料將是卡達向川普提出的重點議題之一。多哈正敦促川普政府解除「凱撒法案」(Caesar Act)下對敘利亞的制裁。該官員補充說,卡達不願在未經美方同意下,對敘國提供財政援助。
專家認為,川普這次造訪波灣,終究還是著眼於「美方能從這三國獲得什麼」。而三國也都期待能從這場高層互動中談成新的互利協議。
馬克薩德說:「他(川普)之所以來,是因為他認為這有利於美國經濟,也可能有利於他本人及身旁的人。所以可以預期會有重大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