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山西太原海洋大世界一場例行的「美人魚」表演發生意外,一名馮姓女演員在水中表演過程中疑因護目鏡脫落、腳蹼鬆脫而無法順利上浮,最終在水中溺水昏厥,隨後被救起送醫。事故畫面流出後引發輿論熱議。
據極目新聞報導,馮女士因嗆水與胸悶昏迷,也搶救後已向外界報平安。根據央廣網報導,事故當時,馮女士在上浮換氣時遭水流干擾導致設備脫落,引發慌亂,非如網傳所說為「低血糖昏厥」。涉事的太原海洋大世界目前已暫停營業,其官方帳號亦刪除事發當日晚間的相關影片。
儘管馮姓表演者的經歷未對外公開,但其為館方專職「美人魚」表演人員,應具備一定自由潛水經驗。值得注意的是,該類表演多數模仿「人魚」水下形態,演員需穿著吸水後重達數公斤的魚尾裝備,自由潛入水中進行長時間閉氣動作,且多為單人演出,風險極高。
此類事故過去亦曾多次發生。2021年,廣東中山某海洋館即發生一起相似事件,一名女性「美人魚」演員在水中突然昏厥,由於現場缺乏即時觀察與救援機制,差點釀成重大傷亡。事後調查發現該演員長時間未進食,且表演頻次密集,體力透支。
而在美國佛羅里達州(State of Florida)知名的「威基瓦奇(weeki wachee springs)美人魚秀」中,則採取更為嚴格的安全措施:所有表演者皆需具備專業潛水證照,並配置水下安全觀察員、上浮浮球系統及逃生繩索,以避免水下缺氧或設備失控導致危險。該表演場館過去也曾發生氧氣不足事件,所幸無人傷亡。
根據《AIDA國際自由潛水協會》規範,自由潛水屬高風險極限運動,下水必須實施「潛伴制度」(buddy system),即每次潛水至少兩人同行,互為監護人,以便在突發情況下及時救援。但在實際水族館表演中,許多表演仍以單人方式進行,安全機制不足問題頻現。
此次太原事故引發社交平台廣泛討論,微博話題「太原溺水美人魚仍在重症監護室」「美人魚溺水背後的高危表演」登上熱搜,網友紛紛呼籲建立更嚴謹的表演風險管理制度,加強對演員健康與水下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