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日)是歐戰結束80周年紀念日,也是烏山頭水庫日籍設計師八田與一逝世83周年紀念日。總統賴清德上午在台北與外賓紀念歐戰,下午趕赴台南追思八田與一;兩場活動雖是八竿子打不著,但相同的是:賴清德正以其行動,實踐何謂「脫中入北」。
今日在歐戰紀念茶會上,賴清德發表演說,1600多字的講稿中,提到13次「自由」、11次「民主」、8次「和平」,但是連一次「中華民國」或「中國」都沒有提。
然而二戰的兩個主戰場,一個是歐洲,另一個就是中國大陸。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為中國的8年抗日戰爭掀開序幕,中國身為同盟國的一員,在亞洲戰場牽制了軸心國之一的日本大部分陸軍軍力,還加入緬甸戰場協助英軍,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年可紀念的事情太多了:8月15日是日皇宣布無條件投降80周年;9月3日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80周年。賴清德這些跟自己有關的歷史隻字不提,反而撈過界去蹭歐戰的光,簡直像是走錯婚宴場子的賓客,讓人尷尬不已;也因為這個舉止太突兀,難怪他的演講稿只能一路空泛到底。
今日有外交部次長被問到:「二次大戰時台灣到底是戰勝國還戰敗國?」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問賴清德。日本戰敗後將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包括連之前的馬關條約通通不做數,因此我們才有台灣光復節,而台灣既屬於中華民國,當然也是戰勝方。
然而賴清德不承認中華民國,因此他沒辦法以「二戰亞洲勝利者」的姿態去面對歐戰的其他同盟國;另一方面賴又怯於承認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於是他拐了好幾個彎,又違背事實地說,當年戰敗的軸心國,現在都百分之百成為受世人尊敬的民主國家。連「日本」兩個字都不敢講。
賴清德蹭歐戰蹭得莫名奇妙,是認為寫一篇1600字小作文投名狀,就可以「入北」了嗎?拜八田與一則是拜得理直氣壯,彷彿怎麼讚揚都不夠,台灣從清朝以來的水圳、埤塘、水庫,通通不在他眼裡。如此戀殖、舔日又舔歐的領導人,完全失去自己的主體性,實在太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