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德國首見 梅爾茨首輪投票未過半 挑戰總理寶座失利

德國保守派領袖梅爾茨6日在國會首輪投票中,未能取得足夠支持當選總理。Bloomberg Television YouTube頻道
德國保守派領袖梅爾茨6日在國會首輪投票中,未能取得足夠支持當選總理。Bloomberg Television YouTube頻道

正當德國試圖走出經濟衰退、遏止極右勢力崛起的敏感時刻。德國保守派領袖梅爾茨(Friedrich Merz)6日在國會首輪投票中,未能取得足夠支持當選總理,雖然梅爾茨最終仍有望上任,但這在戰後德國史上前所未見,也進一步損及他的聲望,對一位誓言重振德國全球領導地位的政治人物而言,無疑是一記重挫。此事也使歐洲最大經濟體政局陷入混亂。下一輪投票時程尚未確定,專家指出,這場挫敗突顯執政聯盟內部的不合,加劇原已潛藏的裂痕。

綜合法新社、路透報導,自二戰結束以來,德國歷來從未有總理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落敗。梅爾茨需在國會祕密投票中獲得630票中的316票才能當選,然而他僅拿下310票,遠低於其執政聯盟擁有的328席。梅爾茨成為戰後首位在第一輪投票中失利的總理候選人。

現年69歲的梅爾茨,2月帶領保守派在聯邦大選中勝出,並與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PD)達成組閣協議。然而在德國聯邦議會(Bundestag)中,至少有18名執政聯盟議員未支持他。

德國聯邦議會有14天時間來選出一位獲得絕對多數支持的候選人。若仍無法選出,憲法規定總統可任命獲最多票者為總理,或解散國會、重新舉行大選。

梅爾茨未當選,最直接的衝擊是他原定7日以新任總理身分出訪法國與波蘭,這項計劃恐遭擱置。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柏林辦公室主任普格利林(Jana Puglierin)說:「今天,整個歐洲都在關注柏林,希望德國能重新扮演穩定局勢與挺歐核心的中流砥柱。」他說:「如今這個希望已破滅,影響遠超出德國國界。」

聯邦議會議長克勒克納(Julia Kloeckner)表示,有9人棄權,反對票達307張。在場的梅爾茨則神情凝重,起身與一旁同僚低聲交談。究竟哪些議員未投支持票以及原因為何,目前仍不明朗。

根據黨內人士,儘管聯盟內部對內閣名單、政策妥協與前議會通過的大規模舉債方案頗有怨言,梅爾茨原本預期能順利過關。

克勒克納宣布休會,讓各黨商議後續。黨內消息指出,儘管不太可能6日再投票,但梅爾茨仍決意再次出馬,可能於7日或9日舉行第二輪表決。

倫敦貝倫貝格銀行(Berenberg Bank)首席經濟學家施米丁(Holger Schmieding)說:「他(梅爾茨)最終仍可能當選,但這暴露執政聯盟的不團結,將削弱他推動政策的能力。」

路透分析,這場僵局唯一的贏家,恐怕是反建制的極右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該黨2月大選得票第二,近期民調甚至位居首位。民調機構Forsa負責人蓋爾納(Manfred Guellner)指出:「民眾對政治制度的信任正持續動搖。」AfD周二呼籲舉行新一輪大選。該黨共同領袖魏德爾(Alice Weidel)對記者表示:「梅爾茨應讓位,為重新大選鋪路。」她並稱這場投票結果對德國來說是個好日子。

受刺激政策預期帶動的德股原接近歷史高點,但隨著梅爾茨失利消息傳出,股市進一步下跌。

保守派2月大選得票率28.5%,需至少一名夥伴組成多數。他們5日與得票率僅16.4%的社民黨(SPD)簽署聯合執政協議。外界普遍認為此次投票只是形式程序,因為梅爾茨獲得其基民盟/基社盟(CDU/CSU)聯盟與中間偏左的SPD支持,兩黨合計擁有328席。

一旦執政,兩大政黨聯盟各黨承諾要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動貿易戰、全球經濟面臨壓力之際,提升經濟成長。並保證要大幅提高國防支出,應對美國對北約承諾日益動搖的局勢。

然而,自2月表現已黯淡的大選結束後,兩黨聲勢進一步下滑,特別是保守派,部分原因是梅爾茨違背選前「堅守財政紀律」承諾,放寬借貸限制。

自去年11月由蕭茲(Olaf Scholz)領導的三黨聯盟垮台後,德國便陷入無多數政府的僵局。梅爾茨擁有強大商界背景,但個性強勢且行事乖張,從未出任公職,也令部分人懷疑其是否具備擔任總理的特質。他5日曾說:「我們正處於劇烈變革與高度不確定的時代。正因如此,我們深知引領這個聯盟成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漢諾威大學政治學者科克爾(Philipp Koeker)表示,他預料梅爾茨將於第二輪當選,但補充說:「這次事件已嚴重損害黨際關係,並加劇原已潛伏的衝突。」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