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俊臣/中國地方自治學會理事長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百天,使美國的經濟成長率減少-0.3%;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就任快一週年,已使中華民國的政經動盪。這種內外交迫相互夾擊的政經生態,在台灣的地方政府究竟如何自處,方可度過尚無法估算的治理危機?這已成為當前正在發生且無法避免的重要課題。本文認為川普的瘋狂政治風暴,固然可怕;但賴清德的不自由民主下的政治恐怖,影響台灣的地方治理的影響更為可怕。因此有必要儘速提出因應之道,妥善應對。
地方首長應以「民生優先」推動地方善治
首先,台灣的地方行政首長應該看出:未來的四年政經生態,必然存在諸多不確定的變局。國內政治情勢變化之劇烈,恐將勝於國際間的局勢變動,地方首長應該了解,只有各地方首長能爭取地方議會的多數支持,才能推動既定的施政計畫,呈現有效能的地方治理。以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通過為例,中央政府提出覆議,在覆議被立法院否決後,又聲請憲法法庭釋憲;但大法官現又受限於人數不足,該釋憲案只得停擺,卻使行政院可以採拖延戰術;結果極有可能地方政府在財政收入上面臨「望梅止渴」的窘境;除非「大罷免」民進黨重拾國會多數,始有解套之日。因之,地方首長應以自立自強的治理心態,在「民生優先」下推動地方治理。對於需要龐大財政支出的硬體建設,除非採取BOT的「政府免建設經費」的模式,否則只有暫緩推動。唯對於民生所需;尤其照顧弱勢族群的社會福利支出,絕不宜減少或刪除,俾使台灣的民生建設尚可持續推動。
賴清德在2014年出任台南市長後,有多達232天拒絕赴市議會施政報告和備詢,此舉已然暴露他完全沒有民主素養;在擔任總統後,台灣被認為是「不自由的民主」,自然是他的威權性格表現;試問在賴擔任行政院長時,即不經由修憲恣意毀掉省政府和省諮議會等「憲政機關」,賴此舉顯然毫無憲政主義觀念可言?賴就任總統後,將憲法法庭視為政治工具,而代表民意的國會,竟被他視為洪水猛獸,必以「大罷免」手段欲去之而後快。他完全無視民進黨是「雙少數」政府的政治生態,動輒批判國會之「毀憲亂政」,更一再的唆使行政院,就立法院通過的法案、預算案提出覆議;覆議被否決,即聲請憲法法庭釋憲,直至釋憲不成,即唆使其側翼或青鳥發動「大罷免」以除去藍營立委,不達國會多數絕不甘休。此種行事作風完全沒有「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認知。因之,地方首長務必經由地方義務教育機會,教導國家幼苗須有正確的民主政治知能,並且強化堅持中華文化的正常政治倫理,以免下一代盡是缺乏民主素養的地痞流氓或太保太妹。
地方首長推動地方外交,協助出口縣市產品
再者,就是地方政治的施政計畫,一定要有合宜的優先順序;依計畫行事,絕不可有隨興而為,甚至恣意妄為。川普就任百天,美國的經濟已負成長,過往的盟友一夜之間,即可成為相互仇視的敵國;反之,竟然可以自我感覺良好,推動實質上損人不利己的「對等關稅」;尤其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戰,關稅竟然高到245%,已形同限制其出口貨品的「禁運」;中國大陸受傷固然不輕,但美國人民的民生消費漲了上好幾倍。反觀賴清德應對川普「對等關稅」的策略,竟然只有一招:就是完全聽美擺佈,或是舔美求饒求和。完全喪失主權獨立的國家領導人之人格,也是正在摧毀這個國家的尊嚴。對地方政府而言,主管部門應有正確的「倫理」思維,經由國民外交與外國建立平等互惠、有尊嚴的互動關係,以突破當前存在的貿易困境,避免引發民生凋敝。
筆者以上的呼籲,就是希望能影響一市一縣發展的地方父母官,應該有正確的民主政治素養,而且強化政治倫理,建構地方對地方的外交關係,打開對等關稅下的貿易僵局,突破外交困境,使各縣市地方所產出的農工產品,可以順利行銷到世界各國,不僅減緩高關稅下國際貿易戰的傷害,且能轉化或催出正常及永續的國際貿易新秩序。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