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專欄】凱道豪言成空談!朱立倫誤罷綠 國民黨該換主席了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號召426「反綠共戰獨裁」,隔4天後卻在中常會呼籲總統賴清清召開國事會議,令支持者傻眼。圖為426凱道現場。圖/取自中國國民黨 KMT FB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號召426「反綠共戰獨裁」,隔4天後卻在中常會呼籲總統賴清清召開國事會議,令支持者傻眼。圖為426凱道現場。圖/取自中國國民黨 KMT FB

國民黨「罷賴」行動一開局就受挫。退休教授張克晉稱,為免台灣政經空轉,突辭罷瑤連署領銜人,動搖藍營士氣;台北市議員楊植斗直批「民進黨意在消滅對手」,警告領銜人若退出,綠委吳思瑤將「繼續橫行」。這事件揭露「幽靈連署」案背後引發的寒蟬效應,但更指向朱立倫領導的無方。從426凱道強力動員,到4月30日在國民黨中常會建議召開「國事會議」,朱立倫的退縮再次證明政治立場的左右搖擺。黨中央既無法提供罷團資源,又缺乏堅定信念讓支持者信心潰散,朱立倫難辭其咎。

朱立場反覆:從強硬罷免到軟化妥協

在426上凱道「反綠共、戰獨裁」行動上,朱立倫當天表現可圈可點。朱立倫指控賴清德是「比共產黨還共產黨」的獨裁者,矢言520後對賴清德發動罷免,對全黨立下「軍令狀」,將罷綠連署成果納績效考核,如同作戰宣示,確實令人刮目相看。

但四天後的4月30日中常會,朱立倫不再提罷免,反倒建議賴清德召開「國事會議」,呼籲朝野合作應對美國高關稅挑戰。從強硬到態度軟弱大轉彎,讓所有支持者錯愕傻眼,社群平台用戶甚至譏諷「朱立倫喊罷免像演戲轉頭就軟,演後宮甄嬛傳活不過兩集」。正是這種捉摸不定的政治性格,重創了罷免的動能。

罷免總統當然不易,依憲法規定,需2/3立委(約76席)同意,但藍白僅60席,要14名綠委倒戈幾無可能。民眾黨主席黃國昌雖表態支持,卻坦言民進黨立委都是「賴清德的鐵衛軍」,難突破門檻。但如同蔣萬安登高一呼「倒閣」,不會不知倒閣不易,目的正是另闢戰場,讓整體萎靡不振的國民黨取得新契機。至少,可向中間選民展現國民黨「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

由此看來,朱立倫是提不出可行策略,才以426動員掩蓋現實的困境。更致命的是,國民黨中央資源匱乏,地方黨部沒錢沒人,各地領銜人被查抓等同抄了連署站,連根都刨除,「反惡罷」不崩潰也難。

國民黨中央協調失靈,基層卻更混亂。北市議員鍾沛君因反惡罷考核,受同黨議員鍾小平施壓,增益彼此矛盾,也暴露組織上的缺陷。張克晉辭職被認因法律風險與支撐不足,顯示罷團如斷線風箏難聚核心力量。朱立倫領導無方,讓國民黨在罷免行動中陷入被動。

民進黨鐵腕效率 賴清德的團結與反制

選後,賴清德迅速鞏固黨內權力,提拔忠誠立委如林楚茵進入黨團核心,並有效壓制其他派系,確保51席立委團結一致。此外,在柯建銘提出「大罷免」後,民進黨雖否認介入罷免,但沒人不知、無人不曉背後老闆正是民進黨。

相較國民黨鬆散,民進黨在賴清德領導下展現強有力組織與效率。圖/中央社

相較國民黨鬆散,民進黨在賴清德領導下展現強有力組織與效率。圖/中央社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說,大罷免最終結果取決於民進黨的全面介入。正因綠營資源充沛,動員高效,從街頭散發彩印傳單,到民眾信箱塞滿罷藍宣傳品,展現無縫接軌的組織力。有如此堅強後盾,再拿國家資源遂行政治意圖,突顯國民黨的罷免行動蒼白無力。

民進黨雖連三屆執政,但2024大選顯示,6成主流民意不站民進黨這邊。身為最大在野黨,國民黨若能重拾民眾信心,團結在野黨,主導民意,翻轉台灣未來10年命運亦未可知。但最重要的是,國民黨該換人做做看了,注入新氣象,擺脫僵化官僚模式,已是存亡絕續的重大試煉。

首先,朱立倫不適格已很清楚,國民黨應慎選新領袖。今年8月國民黨將選舉黨主席,決定參選的前彰化縣長卓伯源表態「只當造王者」,但國民黨主席不能只著力2028,而是要徹底改造國民黨體質。目前檯面看。不管是具穩健形象及高民意支持度的台中市長盧秀燕,或代表新世代的台北市長蔣萬安,兩人都具相當遠見與格局,善於折衝樽俎,且具備膽識引領民意。國民黨沒資源,但領袖高瞻走矚必能讓國人引頸期盼。

其次,應學學韓國瑜的基層經驗。在如今資源匱乏、媒體偏綠環境下,只要能深入地方、真誠面對民眾,結果都不會太差。韓國瑜2018高雄選戰時以「庶民語言」突破綠營長期執政的壟斷,推出減稅、產業升級、青年就業等政策,爭取中間選民,結果就是證明事在人為。中間選民討厭老派作風,扔掉官僚作作風,腳踏實地和選民站在一起才能贏。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示警,台灣內部政治亂象已為「棄台論」增添柴火。選民眼睛是雪亮的,獨派不可行,台灣內亂已阻礙國家進步;親美問題多,川普年代「東升西降」正逐步實現。現狀看,只有在中美兩大間求取平衡,才能爭取台灣的最大利益。可肯定的是,民進黨大罷免很行,但卻無能做到這一點。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