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日前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在召開記者會時特別指出,國父孫中山先生在1924年4月26日演講民權主義第六講中有段話,意思是「罷免權是民主的煞車機制,當民主失控,罷免權就該介入」,並引該段話諷刺國民黨發動426「反綠共、戰獨裁」的集會活動。了解中山先生民權主義理論者一聽就知道,林右昌對該段話的解讀,又是民進黨政權擅長的「鬼扯」與製造假訊息。
罷免權是權能區分理論的機制
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對此僅回應「別拿國父墊背」,以及國父若生在現今早就「提槍起義」等云。這位年輕發言人應該沒有讀過三民主義,即使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及黨內的決策人士,八成對總理的建國理論和主張也只是「半知不解」。因此,面對林右昌曲解而鬼扯中山先生的理論與主張時,他們似乎相信孫總理真是那麼說的。
國父在民權主義第五和六講主要談的是他所創的「權能區分」理論,要旨在政府要有能力才能使中國富強,不能移植歐美以限制政府權力為目的的自由民主體制。而國父主張的選舉權是以候選資格也須經考試及格的民權,經選舉建立了具有專業能力的政府後,原則上就應讓之發揮「萬能政府」的功能。然而,若是政府的能力不足或施政背離民意時,人民又有什麼管理政府的權力呢?
林右昌在記者會中援引民權主義第六講:「選舉權好比最初次的舊機器,只有推動前進,人民有了罷免權,便有了拉回來的力,好比新式的機器,一推一拉,都可以由機器的自動」的一段話,正是說明人民以選舉權「推進」被比喻為機器的政府能力,而「罷免權」則是人民當政府機器不顧人民福祉時,仍還保有「拉回來的力」。
國父主張罷免權的對象正是政府
民權主義第六講為林又昌所引的那段話中,被刻意省略了「這兩個權是管理官吏的,人民有了這兩個權,對於政府之中的一切官吏,一面可以放出去,又一面可以調回來,來去都可以從人民的自由。這好比是新式的機器」一段。而這段話恰是指人民擁有的罷免權,是用來管理「政府之中的一切官吏」。
國父把政府比喻為機器,並認為中國追求富強須靠機器發揮作用,不若歐美自由主義民主的理念和體制,是要限制政府權力避免侵害人民權利。然而,國父認為他獨創權能區分理論,既可讓政府機器發揮效能,又可以選舉、罷免、創制和複決四項「來直接管理這架大馬力的機器之權」,而這四權「就可以說是機器上的四個節制。有了這四個節制,便可以管理那架機器的動靜」。
朱立倫在426活動時喊出520後展開「罷免賴清德」,這正是孫總理民權主義的理念。而林右昌所以敢鬼扯民權主義的內容來批評國民黨,除了大家早已不知中華民國的建國理念外,就連國民黨高層也早已把孫中山只當成門面的擺飾而已。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