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亞利桑那州州長訪台後,阿拉斯加州長鄧利維(Mike Dunleavy)日前率團來台,推動天然氣合作,20日與台灣中油簽署「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買賣暨投資意向書」(LOI)。此舉被視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亞洲盟友施壓的一部分,以推動價值440億美元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計畫,盼吸引日本、韓國等國跟進投資。
亞利桑那州長郝愷悌(Katie Hobbs)15日抵台訪問,並在18日會見總統賴清德及台積電高層,達成深化台美半導體供應鏈合作的共識。隨後,阿拉斯加州長鄧利維訪台,與中油簽署意向書,推進能源合作。
根據中油與阿拉斯加州政府公營公司AGDC簽署的LOI,台灣未來將採購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LNG),並爭取上游開採與投資參與權。中油表示,該計畫涵蓋天然氣從開採到輸送的全過程,未來可能參與鑿井、管線建設及液化設施興建。計畫預計2030年後執行,每年可運輸多達2000萬噸LNG,成為繼卡達與澳洲後,台灣第三大LNG氣源供應國。
美國內政部長柏根(Doug Burgum)在社群媒體X轉發消息,並稱讚此合作是「將美國能源賣給盟友」的典範,他還期待日本、韓國等國比照辦理。對此,韓國《中央日報》23日報導說,台灣此舉可能成為美國對日韓施壓的槓桿。報導引述韓國仁荷大學教授申鉉墩分析,台灣參與此計畫不僅是經濟考量,更有戰略意圖,如緩解美國對台高關稅的壓力。
Congrats @GovDunleavy on the LOI with CPC Corporation Taiwan supporting the strategic Alaska LNG pipeline and purchases of Alaska LNG! Looking forward to similar progress with Japan, South Korea, Thailand and other key partners!
— Secretary Doug Burgum (@SecretaryBurgum) March 23, 2025
Selling U.S. energy to our friends and allies… https://t.co/HibMJjfX57
美國對台壓力漸增 台灣「以能源換關稅」
台灣近年對美貿易順差屢創新高,美商務部統計,2024年台灣對美出口1163億美元,進口僅424億美元,順差739億美元,較前年激增55%,成為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中成長最快國家。日前有報導稱,美國已將台灣列「骯髒15國」,將在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中油擴大對美採購天然氣占比預計提升逾10%,被外界解讀為「以能源換關稅」策略。
總統賴清德21日接見鄧利維時表示,阿拉斯加是台灣重要貿易夥伴,雙方在能源、觀光等領域合作穩固。他強調,採購阿拉斯加天然氣符合台灣能源安全需求,且運輸距離較中東更近,有助降低風險。
賴清德20日在台灣美國商會活動上也提到,台灣準備擴大對美採購,展現善意以改善貿易失衡。此外,美國前駐台代表谷立言日前說,美國能源資源豐富,除天然氣外,核電技術也可協助台灣實現能源多元化與穩定供應,特別是在台灣推動淨零轉型與減少對中東能源依賴背景下。然而,如此一呼百諾配合是否損及台灣利益,引發議論。
高成本與風險並存
阿拉斯加LNG計畫(Alaska LNG)是建造一條長1300公里管道,從北坡油田輸送天然氣至南部港口,再液化出口亞洲。川普曾多次公開推銷,稱之為「世界上最大天然氣管道之一」,總值440億美元。但因建設成本高、周期長,過去10年包括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在內的能源巨頭均退出投資。日本與韓國也對此保持謹慎,多次拒絕阿拉斯加代表團的邀請。
韓國《中央日報》引述專家吳成益認為,美國可能以台灣為「引導者」,帶動日韓加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與燃氣公司(KOGAS)警告,該計畫風險過高,若被迫參與,應限於低風險領域,並爭取補償,如關稅減免或美國能源基礎設施使用權。中油雖簽署意向書,但經濟部長郭智輝昨(24日)在立法院回應質詢時澄清,這並非實質契約,後續投資分配尚待協商,強調目前僅支持天然氣開採階段。
民眾黨立委張啟楷則質疑,中油恐因美方壓力「挖下大黑洞」。石化業者認為,若參與上游開發及管線建設,需投入巨資興建液化設備與碼頭,投報率成疑。中油坦言,未來將爭取上游股權,但具體金額與細節尚未敲定。
針對此案,中油指出,阿拉斯加地理位置無需經過巴拿馬運河,可縮短航程,提升供應穩定性。相較目前以長約為主的中東氣源,阿拉斯加距離較近,運輸成本與風險均有望降低。如果從能源角度看,阿拉斯加LNG計畫對台灣具吸引力。但LNG計畫2030年才上線,短期內無法解台灣能源需求之急,且初期投資可能加重財政負擔。
這項合作突顯台灣在美中對抗下的兩難,賴政府推動「抗中保台」與「非紅供應鏈」,拉攏美國支持,但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讓台灣很可能淪為貿易與能源博弈的棋子。韓媒認為,台灣此舉是換取關稅談判籌碼,但若美國進一步要求參與高風險投資,如中油被迫承擔巨額管線建設成本,卻因國際市場波動無利可圖,則不僅可能重創國營企業與經濟,台灣也有被「整碗捧去」的風險。
Taiwan has signed a deal to invest in the $44 billion Alaska natural gas pipeline and will purchase LNG from Alaska. Taiwanese President stated that Alaska’s high-quality natural gas, along with its proximity to Taiwan, makes it ideal for ensuring the country’s energy security. pic.twitter.com/JC4OCwngC5
— Geopoliti𝕏 Monitor (@DalioTroy) March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