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逝世百年】周陽山:三民主義是獨特且完整的現代國家建構方略

文化大學退休教授周陽山指出,孫中山思想是一套完整且獨特的建國綱領。圖/陳思豪攝
文化大學退休教授周陽山指出,孫中山思想是一套完整且獨特的建國綱領。圖/陳思豪攝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退休教授周陽山指出,孫中山y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一整套獨特的建國計劃和治國方略,而這套建國理論的基礎就是民族主義,在民族認同的基礎上,奠定憲政共識、落實善治(good government),才能進一步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實現均富。

7日,國民黨舉辦紀念國父中山先生逝世百年座談會,邀集學者專家發表論文,介紹孫中山思想的研究成果。周陽山在發表的〈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一文中指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不同於馬克思主義的「經濟決定論」,也不同於毛澤東的「維意志論」,孫中山強調民族認同的重要性,而非「個人主觀能動性」。

周陽山認為在民族主義之外,孫中山受到歐美民主政治啟迪,參酌中國傳統政治經驗,取長補短,提出「五權憲法」取代三權分立與政黨對抗,實施更重視動態平衡的「均權制」而非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同樣地,在經濟政策上,孫中山排除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兩個極端,而提出「均富」,也是一種動態平衡的觀點利用財政措施與國營事業來實現此一理想。

在對外關係上,周陽山特別提到,雖然當時中國國家貧弱,孫中山就繼承中國王道濟弱扶傾、與鄰為善的傳統,反對殖民主義,反對歧視,今日中國發展南南關係,基本上類似這種主張。

最後,周陽山總結孫中山民族、民權、民生三主義的關係(圖)為以民族認同為基礎,建立憲政民主共識,最終利用公共政策與財富分配實現均富的民生主義理想,完成現代國家的建構,成為特有的「中國模式」。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