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習近平時期國防經費解析 維持漸進式增長       

大陸的國防費從2016年至今10年,其增幅一直保持在7%左右。圖/取自中國政府網
大陸的國防費從2016年至今10年,其增幅一直保持在7%左右。圖/取自中國政府網

吳恆宇/國防大學退休副教授

中共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3月5日在北京召開。開幕第一天公布了中共2025年的國防預算(大陸稱國防費),編列1.7847兆人民幣(約新台幣8.71兆元),與去年相比,增幅為7.2%。

今年是習近平擔任中共最高領導人的第13年,他於2012年11月在中國共產黨的第18次代表大會上接掌黨的總書記,接著接任中央軍委主席及國家主席,形成了「三位一體」的領導格局。大陸的國防預算,2012年3月所編的6702億元人民幣,是胡錦濤執政最後一年所編的國防費,而2013年3月於全國人大及全國政協「兩會」所宣布的金額,才能列為習近平從胡錦濤手上接班後,習時期的國防費。習近平執政後的第一個任期,也就是在18大階段,中共國防費在最初的三年(2013至2015),每年的國防預算都有兩位數的成長,從2016年後的增幅才逐漸放緩下來。

習近平第一任期的國防費,要比胡錦濤執政的最後一年增加甚多;亦即從2012年的6702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7年的10200億元人民幣,其5年的增幅達52.2%。習近平的第二個任期,也就是在19大階段,中共國防費從2017年的10200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22年的14504億元人民幣,這5年的增幅達42.2%。累計習近平執政10年的增幅更高達116%;也就是習近平執政10年期間的國防費增加一倍有餘。

習近平的第三個任期,也就是在20大階段。今年是習近平執政後的第三個任期的第三年,中共國防費已高達17847億元人民幣,比起胡錦濤執政最後一年,從2012年的6702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25年的17847億元人民幣。此一數字說明習近平執政13年的國防費增幅是166%(見下表)。

習近平時期國防費成長分析

習近平的第一個任期 (18大階段)  (單位:人民幣)

時  間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國防費金額

7202 億元

8082 億元

8869 億元

9543 億元

10200 億元

較上年增幅

10.7%

12.2%

10.1%

7.6%

7%

習近平的第二個任期 (19大階段)

時  間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國防費金額

11070 億元

11898 億元

12680 億元

13553 億元

14504億元

較上年增幅

8.1%

7.5%

7.6%

6.8%

7.1%

習近平的第三個任期 (20大階段)

   時  間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國防費金額

15537 億元

16655 億元

17847 億元

較上年增幅

  7.2%

  7.2%

  7.2%

現代化的國防早已走向電子化、高科技化、高智能化。以大陸的國防準備為例,導彈、飛機、艦船、人造衛星,都在不斷的推陳出新,其更替的速度令人目不暇給,連美國軍事專家都嘆為觀止。現代化的建軍備戰,首先所爭逐的就在「打錢」。這也就是為何美國總統川普多次要求盟國,必須將國防預算提高到國內生產毛額(GDP)3%以上;甚至還要求我中華民國的國防預算,要達到GDP5%以上。

高科技下國防費用成本驚人

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發言人婁勤儉在3月4日表示:「和平是需要實力來守護。一個擁有強大國防的中國,才能更好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更好履行大國國際責任義務、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又說:「中國國防費從2016年起連續保持了個位數增長,國防費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多年維持在1.5%以內,低於世界的平均水準。」最近十餘年,大陸第六代戰機、海軍航母、萬噸級軍艦、洲際導彈等都在快速的量產,其所投入的軍費自然不小。

和平需要實力來守護,適當的國防建設與建軍備戰,對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重要。大陸的國防費從2016年至今10年,其國防費的增幅一直保持在7%左右;其國防費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也一直維持在1.5%以下。因此,雖然中共的國防費的增幅不小,但其在國內生產毛額的占比,遠低於川普對於台灣、日本、南韓及北約國家所要求的比例,這是為何中共國防部發言人駁斥西方國家批評的主因。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