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川普回歸:高利率能否撐起股市新高?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1月20日,川普(Donald Trump)再度就任美國總統,成為第47任領導人。川普回歸政壇,引發市場對其經濟政策走向的高度關注。隨著「美國第一」政策回歸,金融市場的波動性或將進一步加劇。在高利率維持的當下,市場是否能適應新的政策環境,股市是否能延續近期的上漲勢頭,成為投資者和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本文將根據相關數據和專家觀點,深入探討川普政府的政策可能對全球經濟和市場產生的影響。

川普經濟政策的方向與挑戰

川普的經濟政策一向以「美國第一」為核心,包括強化本土產業、重整全球貿易秩序以及促進能源獨立等具爭議的措施。這些政策不僅影響美國國內的經濟結構,也對全球經濟帶來深遠影響。

首先,川普再次強調加徵關稅以保護本土製造業。根據諾姆拉資產管理公司(Nomura Asset Management)的報告分析,若對主要進口國,特別是中國大陸商品課徵15%-25%的關稅,可能導致全球貿易量萎縮1%-2%。其中,美國進口價格的上升將推高通膨率,對企業盈利能力形成壓力。

在國內,川普承諾減稅並大幅增加基礎設施支出,計劃投入2萬億美元修建道路、橋樑及其他公共設施。然而,專家擔憂這可能加劇美國財政赤字問題。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數據,2024年美國聯邦赤字已達到2.1萬億美元,佔GDP的8.1%,為歷史高位之一。若赤字持續擴大,或將引發更高的國債利率,進一步抑制私人部門投資。

此外,川普政府計劃對能源政策進行全面改革,主張大力發展化石燃料產業。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預測,若美國石油產量增加20%,全球油價可能下降15%-20%,這將對中東等主要石油輸出國形成壓力,但對於美國本土消費者則可能是一大福音。

高利率環境下的市場表現

自2022年以來,美聯儲為應對通膨連續加息,導致利率維持在高位,對股市和經濟形成多重壓力。然而,儘管利率偏高,美股近期仍展現強勁的上漲勢頭。標普500指數自2024年11月以來上漲超過10%,道瓊斯指數更是在川普當選後單月上漲6%。這一現象的背後,與市場對川普經濟政策的預期密切相關。

根據華爾街投行的分析,川普提出的減稅政策將為企業帶來額外的盈利空間,特別是能源、工業和基礎設施板塊。以美國建築機械巨頭卡特彼勒(Caterpillar Inc.)為例,其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增長12%,在減稅政策推行後,盈利增幅有望達到15%-20%。這使得市場對相關板塊保持樂觀態度。

然而,高利率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摩根大通的研究顯示,2024年美國企業平均融資成本上升至7.2%,較2021年的3.9%幾乎翻倍。這對高度依賴借貸的科技公司特別不利。例如,台灣半導體巨頭台積電的美國存託憑證(ADR)在川普當選後下跌3.5%,反映市場對其海外市場需求減弱的擔憂。

全球市場的連鎖反應

川普的政策不僅影響美國本土市場,也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顯著衝擊。首先,亞洲市場在川普當選後反應不一。中國上證指數在選後當週下跌1.7%,顯示市場對貿易摩擦升級的擔憂。而日本日經225指數則上漲2.3%,受益於美國基建計劃對機械設備需求的拉動。

歐洲市場方面,德國DAX指數和法國CAC指數均小幅上漲,但歐洲投資者仍擔心美國對歐盟商品的關稅政策。根據德國工商總會(DIHK)的報告,若川普對歐洲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德國汽車行業將損失約50億歐元的出口收入,佔該行業總收入的8%。

此外,新興市場資金外流風險加劇。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新興市場資本外流達到450億美元,為2018年以來最高水平。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和美元強勢是主要驅動因素。

投資者的應對策略

面對川普新政府帶來的政策變動,投資者需採取靈活的應對策略。首先,增持能源和基建相關股票是當前較為穩妥的選擇。根據高盛的模型分析,能源股在2025年有望實現15%-20%的回報率,而基建相關股票的表現也將因政策支持而受到提振。

其次,投資者應適度分散資產配置,降低單一市場風險。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受資金外流影響,貨幣貶值壓力增加。例如,2024年第四季度,巴西雷亞爾對美元匯率貶值8.4%,導致該國股票市場回報率大幅下降。將資金轉向美元計價資產或許是更為穩健的策略。

最後,關注美聯儲的政策走向至關重要。若川普政府推動大規模基建計劃,美聯儲可能不得不延長高利率週期以控制通膨。這將進一步影響資產價格走勢,投資者應提前做好風險對沖。

川普重回白宮,帶來了新的政策機遇與挑戰。在其「美國第一」政策驅動下,美國國內市場和全球金融市場都將面臨深遠影響。在高利率環境下,股市的持續上漲仍需依賴政策的實施效果以及經濟基本面的支撐。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政策動向,靈活調整投資策略,以應對潛在的風險和波動。

面對不確定的全球經濟環境,唯有理性應對和前瞻性規劃,方能在川普時代的市場格局中抓住機遇。

※作者註:本文所提供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見解,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應自行評估相關風險,並尋求專業意見。作者對於因使用本文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責任。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