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東部三座日益面臨俄軍夏季攻勢包圍的前線重鎮中,康斯坦丁諾夫卡(Kostiantynivka)形勢最為危急。正將緩慢推進轉化為實質戰略優勢。而烏軍在重重圍困下,竟仰賴一項源自數千年前的技術維繫前線命脈—漁網。這些漁網被掛在路邊柱子上,用以攔截深入上空盤旋的俄軍無人機,使其攜帶的微型炸彈卡在堅韌繩線中,暫時遮蔽部隊行蹤與位置。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一名防守當地的烏克蘭指揮官透露,他的部隊已連續八個月未獲人力補充,前線補給也只能依靠無人機,因為車輛無法抵達戰壕,有時僅靠兩名士兵,就要抵禦十餘名俄軍的攻擊。在這種困境下,漁網這種原始的防禦手段反而成了不可或缺的屏障。
不過,在城鎮周邊,居民經常為了日常所需破壞漁網穿行其間,留下的破口卻時常遭俄軍熟練的無人機操作員利用。莫斯科的精銳無人機部隊曾釋出影片,顯示其無人機深入網內並進行精準攻擊。
自上月俄軍推進至火力射程範圍以來,鎮上街道已可見多輛遭無人機襲擊的車輛。即便是較安全的地區,仍見一輛白色廂型車遭棄置,地方州長於27日表示,該車駕駛在前一天遭無人機攻擊喪生,儘管炸藥當時並未引爆。
在車輛附近地面上,則散落著另一種如今定義這場戰爭的纖細線材,不是漁網,而是光纖纜線。為避免訊號遭干擾,俄烏雙方皆使用數十公里長的極細玻璃纖維纜線,將無人機與操作人員實體連接,使其即便在電子干擾環境中,仍能保持穩定控制。
根據開源監控團體DeepState的地圖,俄軍過去一周已推進至距康斯坦丁諾夫卡東南緣不到8公里處,南方也有進展。儘管俄軍的傳統戰法是以大量傷亡換取緩慢推進,但當前在康斯坦丁諾夫卡與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庫皮揚斯克(Kupiansk)等東線城市同步推進,可能讓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得以重新繪製戰線,進一步實現對烏克蘭頓內茨克地區的控制主張。
儘管面臨砲火與無人機襲擊風險,康斯坦丁諾夫卡的中央市場仍然是人潮聚集之處,居民在此採買食物。但不少人避開鏡頭,憂心若俄軍佔領會被貼上「親烏」標籤。
這場制空權的爭奪,其實是在地底下展開。當地指揮官瓦西爾(Vasyl)坐鎮地下室,監控著一整排螢幕。他表示,戰爭如今已劃分為兩個層面:一邊是被無人機獵殺的士兵,另一邊則是操控無人機的「獵人」,而操控者的據點也經常成為空襲目標。在他身後的螢幕上,一團蘑菇雲衝上天際,正是俄軍空襲試圖精準摧毀烏軍操作人員的畫面。
CNN報導,瓦西爾隸屬烏軍第93機械化旅,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人力枯竭。他說:「我們人手極度短缺。沒人想再打仗了。對許多人而言,這場戰爭已經結束。留下來的老兵都已疲憊不堪,希望有人能來替換,但始終沒人來。」
剩餘的步兵往往以兩人一組防守陣地,補給則仰賴大型四旋翼無人機「吸血鬼」(Vampire)在黎明或黃昏間短暫出動。瓦西爾表示:「我們會裝上10公斤的補給物資,無人機能飛行12到15公里,送去食物、彈藥、電池與對講機的充電器。」
由於前線暴露程度過高,迫擊砲部隊常得徒步行軍數小時,背負重達30公斤的彈藥與裝備進入陣地。
他指出,俄軍新型無人機部隊「魯比肯」(Rubicon)訓練精良,戰術專業,有時僅靠一條由另一架無人機懸掛的細線,便能纏住烏軍無人機旋翼,使其失速墜落。
瓦西爾坦言,前線軍事問題無法有效回報上級,是一大困境。他說:「很多事情都沒被通報,都被掩蓋。我們不會把實情告訴國家,而國家也不會把真相告訴人民。」
他語氣沉重地補充:「我們說情況很艱困,沒有人理解。你必須親身經歷才能明白。我們累了,所有人都累了。我相信其他國家也開始厭倦繼續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