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失敗】藍24+高虹安全過關! 「新民意」用選票拒絕民進黨翻桌戰術

大罷免726投票後全面潰敗,24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無一被罷免,等於「新民意」對民進黨及罷團的一次反噬。圖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中持麥克風者)725在凱道講話。圖/記者梁鴻欣攝
大罷免726投票後全面潰敗,24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無一被罷免,等於「新民意」對民進黨及罷團的一次反噬。圖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中持麥克風者)725在凱道講話。圖/記者梁鴻欣攝

今(26)天登場的全台首波立委「大罷免」投票,成為台灣政治史上前所未見政治動員實驗。這場由民進黨支持者與公民團體主導的罷免行動,矛頭直指24位國民黨立委及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但從下午4點開票起,所有「不同意票」皆穩定超過「同意票」,最終,罷免案全線潰敗,民進黨的「翻桌戰」遭到「新民意」的無情反噬。

各地投票率亮眼 天候穩定催化參與意願

726投票日全台多數地區天候穩定,加上媒體關注與政黨動員,形成罕見的高投票率情況。根據地方選委會統計,各地罷免案投票率均突破5成,其中基隆市預估高達55%,大幅超越去年謝國樑罷免案的50.44%;台北、新北、桃園多數選區亦落在50至58%區間,花東地區亦見投票踴躍。

基隆市立委林沛祥罷免案,清晨8時開始投票後=, 即陸續有選民出現排隊,選情激烈激發民眾表態意願。國民黨基隆市黨部表示,地方傳統綠營支持者雖積極動員,但藍營選民在「遭獵巫感」驅動下=, 展現空前凝聚力。依選舉人數約30.4萬估算,門檻需75995張有效同意票方可罷免成功,但開票結果一路顯示「同意」顯著落後於「不同意」,最終不同意多出同意3萬多票。

依《選罷法》規範,罷免案門檻為投票總人數的25%,基隆選區的選舉人數為303,980人,需同意票超過選舉人總數的25%,即至少 75,995票同意才行,且同意票要超過不同意票才算成功,但依撰稿時統計,林同意罷免票65,143票,不同意罷免票:96,294票,不同意票領先31,151票,這「新民意」也讓林沛祥在任期內可安穩過關,不懼再被提案罷免。

北市、桃園「深藍區」硬挺過關 罷免門檻無一達標

而在台北市方面,這次在市長蔣萬安力挺下,五虎將表現優秀。以北市第六選區(大安區)為例,罷免立委羅智強的「大安強強滾」團體,在票還沒開完前已罷免失敗,羅智強隨即在臉書發文:「我們贏了!」根據票數,不同意票達72,374張,遠高於同意的54,908張,且同意票未達總選民25%門檻,無論從絕對票數或門檻來看均「雙輸」。

民進黨過去視為可翻盤重點的台北市,從王鴻薇、徐巧芯、李彥秀,到新北市洪孟楷、葉元之、張智倫等人,皆順利守住選區。桃園市牛煦庭、魯明哲、呂玉玲等選區則同樣顯現穩定鐵票結構,未如罷團所預期出現「中產階級翻轉」態勢。

政治鐘擺效應發酵 「與公民同行」說法破功

罷免案失利後,政治評論與輿論紛紛指出這場選舉,成了「信任投票」的變形版。儘管總統賴清德日前強調民進黨沒有主導罷免,而是「與公民同行」,但此說法未能取信於社會。

作家「漂浪島嶼」說,罷免失敗不僅是技術與門檻未達,而是整體「民意的更新」,代表選民對濫用罷免的不耐與反彈。他在臉書撰文:「選後不只罷免輸贏,而是更新民意,絕對影響2028。」他強調,罷免一事過於激化,反倒讓2024年勝選的藍營票源「全部激發」,讓罷團「難以翻盤」。

綠營原先曾列較具爭議及仇恨值較高的立委「被罷免」可能性較高,包括北市徐巧芯、羅智強,桃園牛煦庭,新北葉元之及台中的廖偉翔,但罷免結果都敗北,不過有些差距差數不大如新北立委葉元之,顯示仇恨值動員高,但天候好也讓支持者踴躍投票。

此外,這次投票率飆破5成,創罷免投票的最高紀錄,相當2024年總統大選的投票率,顯示中間選民也出來投票了。有分析認為,中間選民很多看不慣民進黨最近的作為,特別是「選輸就翻桌」已違背民主基本原則,之後「十講」、丹娜絲颱風總統的作為及民進黨反應,都令人反感。

林濁水坦承大失敗 罷團志工組織力仍受肯定

曾預測「國民黨北市可能被罷免4席」的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今晚坦承大罷免失敗。他在臉書向罷免志工致敬,「一年來全心全力投入,熬過暴雨烈日,忍過冷嘲熱諷甚至無禮霸凌,南北奔波,創造了不可思議的連署奇蹟。」但他也痛批民進黨:「傲慢、背離民主初衷、私心,以致連側翼都沒當好,更因令人側目的言行削弱了志工動能。」

林濁水說法,正是從內部批判民進黨在此役操作失衡,最終落得民意教訓的下場。

此外,各大社群平台也出現大量對罷免案的批判。網友留言說,「大多數人民眼睛是雪亮的!誰有沒有真正在做事,大家都看的到!」、「惡罷看定要大失敗!漠視大多數公民的民意!」、「總統才上任一年多就這樣搞,真的難看啦!」這些留言顯示,不少中間選民對民進黨急於打壓在野的態度反感,反而促成選民「逆向投票」,最終讓罷免案全軍覆沒。

高虹安成功守住新竹市 傅崐萁保住後山

而在新竹方面,在遭停職、官司纏身情況下,高虹安成為民進黨與罷團高度關注目標,但投票結果卻仍以不同意票領先,罷免同樣未達門檻。支持者強調,高虹安雖因司法案件影響施政節奏,但其「關心市政、每日直播」的親民形象仍深植人心,反而讓部分選民覺得民進黨「趁人之危」。

被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中)與新竹選出的立委鄭正鈐(左)都通過這次考驗。圖/中央社

被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中)與新竹選出的立委鄭正鈐(左)都通過這次考驗。圖/中央社

此外,選前與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因補助款爭議鬧到法院的花蓮國民黨立委傅崐萁,這次大罷免中是「有驚無險」,輕騎過關,在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兩赴花蓮造勢、童子賢炒熱議題後,傅的過關證明了這位後山一把手的實力穩固。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