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看兩岸系列】-從廣深走進大國    看見科技、生活、共榮

前總統馬英九四月和平之旅也是科技之旅,陸續走訪大疆、比亞迪、騰訊等各領域龍頭企業的科技馬拉松。圖/作者提供
前總統馬英九四月和平之旅也是科技之旅,陸續走訪大疆、比亞迪、騰訊等各領域龍頭企業的科技馬拉松。圖/作者提供

戴志穎/ 新竹市政府青年事務委員、大九學堂四期學員

在春暖花開的一個午後,收到「馬英九基金會」邀請,詢問是否隨馬前總統訪問大陸,當下心中千頭萬緒,在喜悅與驚喜之後,頓感壓力山大一陣暈眩,並深知這是責任所帶來的壓力,回想起來,要非常感謝馬前總統、基金會,讓我有幸與來自各地優秀的「大九學堂」同學,一同見證歷史、創造歷史,也讓我們能有負重前行、不負韶華的學習機會。

當科技走入生活

此行定調和平之旅,目的即在最兵凶戰危、敵意升溫的時候放下衝突與爭議,重新為兩岸伸出友誼的雙手。放眼促進和平的方式種種,從德法推動煤鋼共同體到今日的歐盟和諧、從奧運精神止戰停火到今日的運動外交…等,今日人類面對全球環境、生活模式變遷,我們其實將有更多領域、機會可以展開合作,促進和平。

此行訪陸首站,便從過往的彈丸之地搖身轉變科技城市的深圳,開啟科技之旅,陸續走訪大疆、比亞迪、騰訊等各領域龍頭企業的科技馬拉松。在廣深短短幾天,便見識到科技與產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經濟紅利,除有助資本的提升累積與落地,也讓人思考科技如何回過頭來也走入你、我的生活。

大疆的無人機與拍攝技術,改善了以往我們在人力成本的投入,導入人工智能又可以漸漸達到精準辨識的效果;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符合未來趨勢,現階段便是不斷追求技術的穩定與創新,而不是變向為環境帶來成本、傷害;騰訊的互聯網,落實如何透過網絡串連,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無障礙、長者關懷、學習平台…)。

同時間也正值小米發佈會,展出自家設計的新能源汽車,稍微花了些時間翻閱後發現,小米董事長雷軍曾提到「科技不再是高高在上 科技必須服務於每一個人類」,其實便引領我認識到國內正在追求的社會企業責任,在對岸許多企業已經不僅僅只是企業「要做的事」,更是融入進產品研發設計作為企業「想做的事」、「正在做的事」,以上種種都值得回國後反思:科技該如何走進你我的生活,如何平易近人、貼近生活、成為生活。

當生活走向共榮

走訪廣深,除了看見企業在推動科技技術有成,更看見大陸近年來在推動「文明生活」的不遺餘力(一線城市有一定帶動效果,此處不討論推廣至二三線城市程度),一座城市的神經網絡,便從交通網絡開始,小至道路規劃大至城市建設,規劃得當都將打通任督二脈,為市民帶來舒適生活,在廣深還有一大現代化亮點,便是耗時多年的港珠澳大橋,藉由一座現代化的大型交通建設,達到串連帶動港澳經濟發展,分享深圳快速發展紅利,形成一小時生活圈的規劃概念(此處不討論香港經濟為何低迷),同樣在國內而言,也常討論到如五楊高架延伸、基隆捷運延伸…等,皆是在探討如何透過交通便利,亦值得借鑑反思,如何也在許多區域間推動得當的交通政策、建設,縮短人們在交通上付出的成本,創造更多經濟效益。

從廣深走進大國

許多人都會以「台青驚嘆連連…」為題,來描述我們在體驗大陸迅速發展後的心得與感受,接受新奇的知識會產生的興奮感,我想正是在最青春活力所會展現出來的表現。除了感受到科技城市所帶來的震撼感受外,前述也提及能感受到大陸近年在推廣「文明」、講究「文化」的不遺餘力,亦存在如何分享經濟發展紅利,帶動其他城市共同發展的課題。

以上的科技進步與政府治理等課題,都不約而同出現在各個國家與城市之中,每一項好的技術、規劃、政策都值得你我借鏡,更藉由走進廣深讓我們打開視野、認識大國思維。回到單純的兩岸關係,在這短短於廣深科技之旅中,亦也少不了「民國元素」,馬前總統更在國父故居提到「許多國父建國主張,今日都陸續分別在台灣與大陸實現」,使筆者亦深自認同且感受到,我們可以如何藉由討論「三民主義」於今日之台灣與大陸落實,作為展開兩岸交流的本質與意義。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本文轉載自奔騰思潮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