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校園抗爭示威  兩岸港澳毫無共鳴

美國大學反戰示威仍舊持續,並蔓延到世界多地,港澳兩岸卻靜悄悄。圖/翻攝自ABC News YT頻道
美國大學反戰示威仍舊持續,並蔓延到世界多地,港澳兩岸卻靜悄悄。圖/翻攝自ABC News YT頻道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目前起源於西方校園,抗議以色列針對加薩地區所採取軍事行動,聲勢逐漸擴大行動亦有升溫跡象。筆者透過本身社交網路帳戶,公開貼文提出疑問:「當全世界許多國家大學校園浮現抗議示威聲浪後,為何兩岸與港澳對此都毫無所動呢?」結果獲得許多網友提出相當值得深省評論回應;但基本上與筆者對此現象判斷原因相差不算太大,在此與讀者分享下列看法,提供諸位參考並且歡迎指教。

首先必須指出,對於兩岸、港澳以及許多國家來說,各個高等院校師生對於以色列受到哈瑪斯武裝組織攻擊後,引發內唐亞胡政府決心以強勢高壓軍事行動,深入加薩地區,實施全面性軍事掃蕩,以便追捕哈瑪斯武裝組織成員,並且破壞任何可供其藏身以及遂行武裝活動之基礎設施。在過程中所引發大量民眾受到波及與傷害,其實在感性層面上並沒有任何感同身受反應。

中東地區各項族群利益糾葛與權力爭鬥矛盾,導致民族衝突以暴力相向,確實是很難讓外界人士清楚認識其中來龍去脈,當不能理解整個爭議問題本質,同時此等衝突亦不會直接影響到本身生活運行軌跡時,要期待獲得支持同情或是透過具體行動表態回應,恐怕確實是很難在兩岸或是其他華人社會獲得共鳴。

吾人必須牢記,距離不是地理問題,而是心理問題;這就是為何在馬來西亞伊斯蘭族群對於聲援巴勒斯坦民眾,遠較華裔族群更加熱心積極關鍵所在。兩岸與港澳社會對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兩方,其實在心理上相當疏離,對於陷入相互糾葛衝突各個族群,基本上都無強烈憎恨與同情觀感,再加上不會影響到本身生活,自然就不會去響應西方世界校園抗議示威活動。

說實在話,目前在西方世界各個校園內抗爭示威活動,其係展現出知識菁英對此衝突之道德覺醒與政策反省,但抗爭過程中所夾查各類訴求論述,從最初針對以色列政府政策,被目前動機並不純正者滲入反猶、反閃族主義以及甚至反錫安復國運動論述,最後激發出對此有所異議者暴力反彈,早就讓各方看到眼花撩亂,在此種剪不斷理還亂狀況下,希望位處世界遙遠所在,對中東世界紛爭本來就缺乏興趣高等院校知識菁英起身響應行動,確實可能性微乎其微。

更重要的是就算是西方世界高等院校內知識菁英,雖然已經將抗議示威搞到相當火熱程度,但卻尚未跨出校園獲得其本身所處社會普羅大眾共鳴,其實就證明此項抗爭議題僅是在知識菁英階層道德良心層面打轉,但卻未衝擊影響社會大眾生活,讓其利益直接受到傷害。所以當眼前社會都無法獲得基層群眾響應時,要期待獲得遠方華人社會高等院校知識菁英發出共鳴,這顯然就是奢望。

其次若是高等院校知識菁英要起身示威抗議,顯然就必須存在政策施為上具備明顯因果關係之抗議對象,而且此等政策取向必須明確產生嚴重負面效應,此時高等院校師生在倡議鼓動抗議示威活動時,才能夠師出有名獲得支持;否則要讓知識菁英跟隨行動,完全不去檢視論述訴求內容,就瞎著眼睛盲目跟進,絕對毫無機會。

此時吾人就會發現到兩岸與港澳政府部門,基本上都未曾嚴重涉入此場爭議,就算曾經表態,多半都並無偏袒現象,產生可供指責抗議立場。此時校園知識菁英若要倡議鼓動響應西方院校示威抗議活動,總不能撈過界去管到西方各國政府對於加薩走廊衝突事件中所持政策。在此種政府公部門並未採取過任何值得爭議政策,要想舉辦群眾集會示威抗議,但卻毫無著力之處,自然就讓兩岸港澳高等院校內關切中東情勢發展之知識菁英,沒有辦法發動任何響應西方校園抗爭活動。

最後就要指出,兩岸港澳社會還是存在差異性,在校園發動集會抗議示威活動,在某些社會具有高度敏感性,自然受到管束與壓制,免得搞到狀況失控後,另生枝節滋生事端。此時就算在政治高層明顯反對西方支持以色列過度暴力強力鎮壓巴勒斯坦,亦不願放任校園自主辦理此等示威抗議活動,在未經規劃與導引下,胡亂去淌這個渾水,對於與西方政府往來外交作為產生牽制影響效應。

不過亦有某些社會高等院校師生在盲目追隨華盛頓風潮下,早就被自我洗腦跟從美國政策,到達不敢有所置疑地步。不但畏懼出面公開透過發言或是撰稿論述,質疑美國政策,可能必須冒著風險砸破飯碗。同時當政者更是屈意奉承華盛頓政治人物到達喪失自我思考能力程度,此時若在校園內出現反美示威抗議,豈不就是重大政治禁忌,必然會遭到當權者全力壓制,最後搞到難堪收場。

此時高等院校師生選擇失語不言,未曾出面聲援表態支持西方,就已經算是勉強維持知識分子良心。此時若望其自討沒趣,發動批評美國政策示威集會,挑戰執政當局全面倒向華盛頓之政治正確,豈不是緣木求魚嗎?所以目前兩岸港澳高等院校校園未出現呼應西方校園示威抗爭活動,雖然存在共同因素,但有些原因卻仍然各自不同!

(風傳媒授權梅花新聞網刊登)原文鏈結https://www.storm.mg/article/5111181?mode=whole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