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勝選方程式 藍白「合」轉藍白「和」

勝選方程式   藍白「合」轉藍白「和」。圖/中評社
勝選方程式 藍白「合」轉藍白「和」。圖/中評社

林忠山/中華泛藍協會理事長、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說:既然「藍白合」沒有成功,我們「藍白和」還是不要放棄。這可能嗎?有必要嗎?是誰說的算?又如何執行?執行結果會是怎樣?一串問題隨之湧出。

藍白「合」強調合作、整合,也就是藍白合成一組候選人。而藍白「和」強調藍白和平相處,也就是國民黨與民眾黨各推出一組候選人,雖競爭但兩黨要和平相處,互不攻擊,不要作絕了。

這可能嗎?若從藍白破局的最後一幕來看是困難的,因為最後一幕藍白是互相嗆聲,在嘶吼聲中撕裂的,彼此都動了情緒,加上旁觀者見縫插針,添增抱怨牢騷,更動搖彼此的信任了,就此感性面,藍白「和」是相當不易的。

但從藍白合的初衷來看,兩黨都是為迎合多數選民「下架民進黨」的價值來謀合的,終雖破局,但主流民意在單一選區制的影響下,其利害得失的理性選擇,必會自行推動「棄保效應」。

這「棄保效應」是選民的自發行為,是種兩利擇一的行為,選民會自行判斷依最大勝選機率來投票,從藍白中自行選擇出一組候選人,期能打敗民進黨的候選人。也就是為順應選民這棄保效應的選擇及下架民進黨的心志,藍白兩黨原則上還是被選民歸在同一陣線裡,是歸在友黨關係。

故競選過程中,藍白那一黨不用心去打擊民進黨或那一黨先惡性攻擊友黨,都是扣分的,易成為被放棄的一方,所以在理性面,藍白「和」是選民監督下的高度可能,也就是柯文哲所感應到的「我們還是不要放棄」藍白「和」。對此,國民黨雖沒說,但也心知肚明,似乎已默定不理民眾黨的戰略了。

有必要嗎?當然有必要。理由因目前是三足鼎立,民進黨居老大,非綠陣營要贏,藍白絕對要有明確的高下,且高下立判,才有利於成功「棄保」的運作。這棄保成功的另一必要前提,是藍白雙方關係不能惡劣到讓非綠選民失望,不願積極去進行棄保工作,因此藍白的善和之爭,是種順應非綠主流價值的必要。其次,謀諸選戰策略,聯合次要敵人來打主要敵人,不也是藍合和之必要。

藍白「和」這議題是誰說的算?這沒誰說的算的事情,這只是一種提醒,只是柯文哲先提醒而已,國民黨基本上也會認同這樣的做法,因為兩黨都將顧慮到選前人民會做棄保效應的感受。

如何執行這個議題,藍白兩個陣營最當考慮,是他各自的目標設定。若只是志在棄保,那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和平相處即可。若尚念在聯合政府之可能性,那還要再強化議題的合作交流與相互掩護攻擊,除和平相處外,還要展現合作態樣,以便在棄保效應的口調上相同,謀當前最佳下架民進黨的攻略。故執行模式有消極與積極之別,當以積極為典範。

但現今兩黨主導精英似乎是以消極模式為主調,尚有壓抑對方到谷底的構思,故執行的結果將會是明「和」而暗「抑」,只有到最後真正棄保效應出來,又有一方明確表示願棄己保彼,才可能出現積極模式,再由藍白和轉進為藍白合,這才是藍白互動最精典又微妙的變局,但真難啊!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