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太空再搭「鵲橋」 為探月提供通信服務

2024年3月20日8時31分,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由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鵲橋二號中繼星作為探月四期後續工程的「關鍵一環」,將架設地月新「鵲橋」,為嫦娥四號、嫦娥六號等任務提供地月間中繼通信。圖/ 中新社記者蔣啟明攝
2024年3月20日8時31分,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由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鵲橋二號中繼星作為探月四期後續工程的「關鍵一環」,將架設地月新「鵲橋」,為嫦娥四號、嫦娥六號等任務提供地月間中繼通信。圖/ 中新社記者蔣啟明攝

近日,大陸鵲橋二號中繼星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在距月面約440公里處,成功實施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環月軌道飛行。此前,3月20日,鵲橋二號搭乘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在大陸文昌航太發射場,順利升空,開啟了奔月之旅。

鵲橋二號中繼星發射,是大陸探月四期後續工程的關鍵一步。2021年12月,大陸探月工程四期批准實施,由嫦娥四號、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4次任務組成,主要目標是對月球南極開展科學探測,建立起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和地球一樣,月球也有南極。據悉,迄今為止,人類已進行的10次月球採樣返回,均位於月球正面。其實,月球背面整體相對月球正面,更為古老,且存在一座巨大的撞擊隕石坑--南極-艾托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具有重要科研價值和探索空間。當前,美國、俄羅斯、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月球探測活動,重心都指向月球南極。

大陸的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發射,實現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計畫於2026年、2028年發射。嫦娥六號將於今年上半年擇機發射,執行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任務。經計算,在嫦娥六號探測器著陸月球取樣的兩天時間內,鵲橋二號每天可以提供20小時以上的中繼通訊服務。

中繼星以「鵲橋」為名,既延續了中華古樸詩意的命名風格,又形象地解釋了這顆衛星的特殊作用——搭建地月「對話」之橋。之所以「架」起這座「橋」,是因為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週期與月球自轉的週期相同,這使得月球始終有一面背對地球,大陸的探測器要想在月球背面著陸,通訊信號勢必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擋,無法直接實現與地球的測控通訊和資料傳輸。中繼星的加入,好比在信號不會被月球遮擋的地方,安裝一台「分享器(Router)」,月面探測器與地面借助這個「中轉站」,實現「地月傳書」。

大陸曾在2018年發射了世界首顆連通地月的中繼衛星「鵲橋」,為月球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中繼通訊。如今,「鵲橋」中繼星在軌工作5年有餘,處於超期服役狀態。鵲橋二號的發射將為正在運行的嫦娥四號和即將開展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等大陸探月工程四期任務,提供服務。此外,鵲橋二號攜帶了多台科學載荷,將開展科學探測。

據介紹,除了服務於大陸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後續還可為海內外月球探測,提供中繼通訊支援。大陸多次表達「探月的合作之門始終敞開」,不僅向國際開放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申請,後續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測工程相關任務,也將面向世界公開徵集合作機遇。此外,大陸還發出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倡議,並在國際上推介。(完)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