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政大外交系兼任教授、中美文經協會秘書長
今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於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南韓慶州舉行年會。這場國際盛會,由南韓總統李在明主持,在「建設可持續的明天」主題下,會議結束前,通過了「慶州宣言」,以「連接、創新、繁榮」三大優先領域推進共同目標。
整個APEC會議,全球焦點集中在幾位大國領導人的場邊峰會。如中美川習會、中日習近平與高市會、美韓川李會、以及中韓習李會等。領導人各擅勝場但結果各殊,或減少誤解、或暫停衝突、但也出現快速變調。
李在明是東道主,享有主場優勢。美韓領導人峰會當中,李在明使出渾身解數博取川普好感,包括致贈韓國最高勳章及仿製的朝鮮王朝王冠等。10月29日,李在明請求川普向南韓提供核動力潛艦所需核燃料,韓方幾十年來建造核動力潛艦的戰略目標,終獲川普首肯。
11月14日,美韓雙方正式公布了雙邊協議的內容。這項協議的核心,是南韓將向美國提供總計3500億美元的龐大投資;這筆資金將用於多個戰略性美國產業,包括1500億美元專門投入美國造船業,另有2000億美元則用於其他工業部門。在傳統防務方面,南韓承諾在2030年前,採購250億美元美國軍事裝備,並將額外貢獻330億美元支援駐韓美軍;韓方也承諾將國防支出提高至GDP的3%。
亞太新情勢:核對抗危機
由於北韓已進行6次核試爆,且在北韓憲法「序言」自稱核武國家,對南韓威脅不斷,南韓朝野對自己擁有核武,對抗北韓的期盼日益殷切,要求擁核的民意日益高漲,近期支持民調已達70%以上。南韓朝野的共識是核潛艇應成優先選項,盼以核潛艦和北韓相抗衡。
李在明的理由是,南韓並非求取配備核武器的核動力潛艇;但目前使用的柴電動力潛艦續航力有限,因此在「追蹤中國或北韓潛艦分面存在限制」。再者,如能獲得核燃料,韓國將用自己的技術建造多艘配配傳統武器的(核動力)潛艦,在朝鮮半島周邊海域展開防禦行動,也可以「減輕美軍的負擔」。這句話,川普是聽進去了。過去尹錫悅總統時代,南韓外交採取極度親美政策,獲得時任美國總統拜登的好感與支持。但即使當時尹錫悅也曾表達南韓民間擁核意願看漲,拜登並未答應南韓擁核的要求。充其量,拜登僅在2023年4月與尹錫悅簽署「華盛頓宣言」時,承諾以核子傘護衛南韓安全,以換取南韓不尋求發展核武,目的在遵守核不擴散的國際規範。
李在明原本是走傾左路線的領導人,他的北韓政策傳承自金大中和盧武鉉;主張與美國保持距離,和北韓達成和解進行合作,最終牟取半島和平。但當北韓核武壓境,李在明並無放鬆空間,否則即為示弱,核動力潛艦正是首要爭取目標。
川李峰會決議已引起廣泛注意,國際顧慮對核不擴散規範,帶來衝擊及可能不利區域安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提醒美韓「切實履行核不擴散義務,為地區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而非反其道而行」。中共駐韓大使戴兵亦表示,美韓核潛艦協議「遠超出單純的商業夥伴,而是直接觸及了全球防止核擴散的機制,並且觸動了朝鮮半島與整個區域的穩定。」
如同預料,北韓反應更是激烈。11月18日,北韓官媒怒批,川普和李在明簽署的文件,對平壤「充滿敵意」,且稱美韓同盟將發展為更加危險狀態;意味亞太局勢加大動盪,北韓誓言將「採取反制措施」。「朝中社」嚴詞批評,南韓此舉顯示南韓屈從於川普的「美國優先」,並點名美國試圖控制東北亞地區。北韓尤其不滿由南韓建造核潛艦的條款,說明這是為南韓擁核「創造了條件武裝,以北京作為假想敵。但客觀事實不是這麼簡單,因南韓取得先進技術,北韓勢必更須加速武器更新,或向俄國取得更堅實的技術轉移;或加強中朝聯盟,朝鮮半島及周邊區域核武競賽將益趨激烈。
據報載,美國給南韓核潛艦技術支持,實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考德爾更呼籲盟國加強合作以「回應中國在海上安全領域的灰色地帶策略」。南韓是否將複製朴槿惠總統時期部署「薩德飛彈」而引發中韓衝突,仍在未定之天。
南韓建造核潛艦,北韓有充分理由反證其「擁核無罪」,朝鮮半島「非核化」因此毫無指望。尤有甚者,目前中日外交衝突日益激烈,高市早苗表示將研究修訂「安保相關三文書」(「國家安保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整備計畫」),並討論修改奉行多年的「非核三原則」(不擁有、不製造、不引進)——換言之,日本考慮引進核武。
台灣領導人兀自大吃日本壽司毫無回應能力
一場美日韓針對「中國威脅」和「中俄朝同盟」的「核武對峙」,悄然拉開序幕;倘雙方危機失控,亞太情勢發展難以想像!處在這樣複雜的國際環境裡,台灣形同孤雛,沒人搭理、也無條約保障,領導人前幾日兀自大吃壽司表示「挺日」,豈不是自捲中日衝突漩渦、=而於亞太新情勢毫無回應能力!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川普售韓核潛艦 加速亞太核競賽
李明/政大外交系兼任教授、中美文經協會秘書長
今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於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南韓慶州舉行年會。這場國際盛會,由南韓總統李在明主持,在「建設可持續的明天」主題下,會議結束前,通過了「慶州宣言」,以「連接、創新、繁榮」三大優先領域推進共同目標。
整個APEC會議,全球焦點集中在幾位大國領導人的場邊峰會。如中美川習會、中日習近平與高市會、美韓川李會、以及中韓習李會等。領導人各擅勝場但結果各殊,或減少誤解、或暫停衝突、但也出現快速變調。
李在明是東道主,享有主場優勢。美韓領導人峰會當中,李在明使出渾身解數博取川普好感,包括致贈韓國最高勳章及仿製的朝鮮王朝王冠等。10月29日,李在明請求川普向南韓提供核動力潛艦所需核燃料,韓方幾十年來建造核動力潛艦的戰略目標,終獲川普首肯。
11月14日,美韓雙方正式公布了雙邊協議的內容。這項協議的核心,是南韓將向美國提供總計3500億美元的龐大投資;這筆資金將用於多個戰略性美國產業,包括1500億美元專門投入美國造船業,另有2000億美元則用於其他工業部門。在傳統防務方面,南韓承諾在2030年前,採購250億美元美國軍事裝備,並將額外貢獻330億美元支援駐韓美軍;韓方也承諾將國防支出提高至GDP的3%。
亞太新情勢:核對抗危機
由於北韓已進行6次核試爆,且在北韓憲法「序言」自稱核武國家,對南韓威脅不斷,南韓朝野對自己擁有核武,對抗北韓的期盼日益殷切,要求擁核的民意日益高漲,近期支持民調已達70%以上。南韓朝野的共識是核潛艇應成優先選項,盼以核潛艦和北韓相抗衡。
李在明的理由是,南韓並非求取配備核武器的核動力潛艇;但目前使用的柴電動力潛艦續航力有限,因此在「追蹤中國或北韓潛艦分面存在限制」。再者,如能獲得核燃料,韓國將用自己的技術建造多艘配配傳統武器的(核動力)潛艦,在朝鮮半島周邊海域展開防禦行動,也可以「減輕美軍的負擔」。這句話,川普是聽進去了。過去尹錫悅總統時代,南韓外交採取極度親美政策,獲得時任美國總統拜登的好感與支持。但即使當時尹錫悅也曾表達南韓民間擁核意願看漲,拜登並未答應南韓擁核的要求。充其量,拜登僅在2023年4月與尹錫悅簽署「華盛頓宣言」時,承諾以核子傘護衛南韓安全,以換取南韓不尋求發展核武,目的在遵守核不擴散的國際規範。
李在明原本是走傾左路線的領導人,他的北韓政策傳承自金大中和盧武鉉;主張與美國保持距離,和北韓達成和解進行合作,最終牟取半島和平。但當北韓核武壓境,李在明並無放鬆空間,否則即為示弱,核動力潛艦正是首要爭取目標。
川李峰會決議已引起廣泛注意,國際顧慮對核不擴散規範,帶來衝擊及可能不利區域安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提醒美韓「切實履行核不擴散義務,為地區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而非反其道而行」。中共駐韓大使戴兵亦表示,美韓核潛艦協議「遠超出單純的商業夥伴,而是直接觸及了全球防止核擴散的機制,並且觸動了朝鮮半島與整個區域的穩定。」
如同預料,北韓反應更是激烈。11月18日,北韓官媒怒批,川普和李在明簽署的文件,對平壤「充滿敵意」,且稱美韓同盟將發展為更加危險狀態;意味亞太局勢加大動盪,北韓誓言將「採取反制措施」。「朝中社」嚴詞批評,南韓此舉顯示南韓屈從於川普的「美國優先」,並點名美國試圖控制東北亞地區。北韓尤其不滿由南韓建造核潛艦的條款,說明這是為南韓擁核「創造了條件武裝,以北京作為假想敵。但客觀事實不是這麼簡單,因南韓取得先進技術,北韓勢必更須加速武器更新,或向俄國取得更堅實的技術轉移;或加強中朝聯盟,朝鮮半島及周邊區域核武競賽將益趨激烈。
據報載,美國給南韓核潛艦技術支持,實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美國在朝鮮半島上,向來不僅劍指北韓,更指向北京和莫斯科。海軍作戰部長考德爾(Adm. Daryl Caudle)11月15日在首爾記者會以「蜘蛛俠」名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敦促南韓「擴大全球海軍行動」;考德爾更呼籲盟國加強合作以「回應中國在海上安全領域的灰色地帶策略」。南韓是否將複製朴槿惠總統時期部署「薩德飛彈」而引發中韓衝突,仍在未定之天。
南韓建造核潛艦,北韓有充分理由反證其「擁核無罪」,朝鮮半島「非核化」因此毫無指望。尤有甚者,目前中日外交衝突日益激烈,高市早苗表示將研究修訂「安保相關三文書」(「國家安保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整備計畫」),並討論修改奉行多年的「非核三原則」(不擁有、不製造、不引進)——換言之,日本考慮引進核武。
台灣領導人兀自大吃日本壽司毫無回應能力
一場美日韓針對「中國威脅」和「中俄朝同盟」的「核武對峙」,悄然拉開序幕;倘雙方危機失控,亞太情勢發展難以想像!處在這樣複雜的國際環境裡,台灣形同孤雛,沒人搭理、也無條約保障,領導人前幾日兀自大吃壽司表示「挺日」,豈不是自捲中日衝突漩渦?而於亞太新情勢毫無回應能力!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