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女化被政府視為國家級危機,賴清德總統昨天(16日)宣布,衛福部將新設「兒少及家庭支持署」,整合兒童照護與家庭支持為單一專責體系。此項政策的幕後推手、兒童健康聯盟榮譽理事長呂鴻基多年奔走,他說:「沒有兒童就沒有國家未來」,並呼籲政府同步成立兒童研究中心。
賴清德昨日出席台大醫院「健康台灣深耕論壇」致詞時指出,台灣人口急速下滑,使兒少政策重要性大幅提升,但現行制度跨及醫療、社福、教育等領域,容易造成資源零散、新手家庭無所適從。新署將整合兒童保健、心理健康、早期療育及脆弱家庭支持等業務,讓兒童從出生、成長到學齡階段,都能獲得更一致與完整的照護。
賴清德也提到,呂鴻基多年帶著資料與國際案例向政府倡議,從他擔任行政院長、副總統到今日接任總統,呂教授都不斷提醒兒少政策的重要性。這次宣布成立新署,除回應專業建議,也希望改善家長在不同部會之間奔波的情況,讓行政體系能真正「接住每一名孩子」。
至於目前兒科醫師人力短缺,賴清德表示,政府已積極提供住院醫師及研修醫師留任獎勵。截至今年十月,已有231名住院醫師及149名研修醫師因留任而獲得獎勵。
呂鴻基表示,少子化已不是單一人口問題,而是會全面牽動教育、醫療、人力與國家治理的長期危機。他指出,台灣目前缺乏一套長期追蹤兒童健康、心理與社會風險的科學資料庫,若未同步設立兒童研究中心,政策可能仍停留在短期補破網,難以真正回應孩子的需求。
衛福部說明,新署的組織法草案預計近期送入行政院審查,盼在明年立法院第一會期完成修法,使新署能及早推動跨部會合作。部長石崇良表示,兒科醫療在偏鄉與外島仍存在量能不足問題,加上兒童精神醫療需求快速增加,中央需要一個具整合能力的主管機關,協助地方建構更穩固的兒少支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