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日本時尚品牌三宅一生(ISSEY MIYAKE)聯名推出的全新配件 iPhone Pocket 14 日開賣,全網原本一片吐槽「貴到離譜」、「不就是毛線手機套?」但沒想到——開賣不到30分鐘,大陸售價1899 元(約 NT$8,300)長帶款已在蘋果官網全數售罄!
「貴到像行為藝術」卻搶翻天
這款名為 iPhone Pocket 的針織套,短帶款售價 1299 元人民幣(下同)(約 NT$5,700)、長帶款 1899 元(約 NT$8,300),只在上海 Apple 靜安店與官網限量販售。
黑馬公社形容它是「iPhone 的秋褲」,網友笑稱:「蘋果是不是把行為藝術當產品賣?」「這價格不如我回家叫阿嬤幫我織一條。」然而嘲諷歸嘲諷,中國大陸官網開賣後不到半小時,1899 元款式直接售罄。1299 元橙色短款也迅速顯示「缺貨」。其餘顏色送達時間改為一周後。

台灣更誇張 開賣10分鐘 官網斷貨
雖然台灣並未正式列為販售地,但根據台灣通路回報,官網一上架國際配送版本後,台灣消費者下單速度極快,熱門色 10 分鐘內「全無」。台灣電商平台與社團也瞬間湧現大量代購貼文:香港/上海代購價格落在 NT$6,800~NT$9,500。一些熱門「高亮色」甚至喊到 NT$11,000。
台灣網友留言:「真的只有我買不起」、「哪來那麼多冤種?」但也有果粉直言:「收藏價值 > 實用性,是蘋果生態的一部分。」台灣販售反應近乎複製 iPod Socks、抛光布等配件當年的搶購潮。
蘋果配件「貴,但永遠有人買」
觀察過去蘋果歷史,這並非第一次引發話題:2004 年 iPod Socks:6個售29美元,如今二手市場價格曾炒到90美元。2021年蘋果抛光布:一塊 145 元人民幣(約 NT$650),依然一度斷貨。
品牌策略分析指出,這類商品不只是配件,更像「話題篩選器」——價格越離譜、討論越激烈,越能強化品牌獨特性,吸引高端族群購買。
專家指出,這波搶購反映三種典型購買心理:首先是限量效應:只在少數實體 +官網限定,飢餓行銷奏效。再則是潮流屬性:三宅一生 × Apple的「跨界稀缺性」。還有社群攀比心理:越被吐槽、越「值得曬」。有網友戲稱:「不買的人負責罵,買的人負責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