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鄭谷會的政治訊號  民進黨的警訊

中國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右)12日於中國國民黨部與AIT處長谷立言(左)會面。圖/國民黨提供
中國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右)12日於中國國民黨部與AIT處長谷立言(左)會面。圖/國民黨提供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許多台灣媒體以「政治角力」看待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與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的首度會面,忽略了「鄭谷會」的實質意涵:谷立言傳達的川普政府政治訊號,以及鄭麗文重新設定了國民黨與美方的關係與互動模式,這些微妙發展對民進黨政府正是不可忽視的警訊。

許多媒體會前以「面試」、「約談」、「直球對決」形容鄭谷會,無法跳脫台灣政壇的傳統思維,認為美國對台灣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絕不可輕易冒犯。如川普政府一再公開要求台灣應提高國防預算,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台灣朝野政黨立刻表態,接受國防預算於2030年增加到GDP占比5%的要求。

鄭麗文獨排眾議,在競選國民黨主席時公開表示,台灣不是「印鈔機,也不是提款機」,軍購不是國家安全的依靠與來源;她也反對無止境的軍備升級,強調軍備競賽不僅對區域和平沒有幫助,對台灣的安全同樣無益。

鄭谷首度交鋒  動見瞻觀

鄭麗文反對無限度增加國防預算的立場引發國民黨與川普唱反調的顧慮,如何圓融、細緻、靈活處理台美關係成為鄭麗文擔任黨主席以來的最大壓力測試,在這個脈絡之下,鄭麗文與谷立言首度會面動見觀瞻。

根據國民黨會後發布的新聞稿,雙方對話聚焦維持台海和平穩定,谷立言重申,美國從來不尋求台海對抗或衝突,當前首要目標是避免戰爭,並確保任何兩岸分歧的處理皆以和平、無脅迫的方式進行。雙方一致認為,任何對現狀的改變,皆應尊重兩岸人民的意願。AIT發言人回覆記者詢問時也確認,雙方強調兩岸分歧須以和平、不受脅迫、且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

以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用和平手段解決台海兩岸分歧,顛覆賴清德總統堅持的「台灣前途由2350萬人民共同決定」原則,這並非美國政府新立場,關鍵是代表美國政府發言的谷立言為何選擇在與台灣新任反對黨主席第一次會面的時機與場合,觸及如此敏感的議題,並發表民進黨政府不樂見的論點?

美國國務院官網於2月更新「美台關係事實清單」內容,刪除「不支持台灣獨立」文字,引發中共抗議,但新增「我們期待兩岸分歧以和平、不受脅迫、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化解」,代表未來台灣命運將由14億加上2300萬人所決定。這項具有高度爭議性的清單後來被國務院下架,沒有想到時隔9個月後再度被提出。

權威人士分析,雖然10月底的釜山「川習會」未觸及台灣問題,谷立言與鄭麗文針對兩岸問題的發言反映了當前美中交涉的趨勢,中共對台灣問題擁有更大的主動權與主導權,處理台灣問題勢必要由兩岸同意解決,不但台獨黨綱,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全民公投方式決定」已經鬆動。

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美中談判趨勢

這也是華府許多學者與智庫的主張,如《蘭德公司》公布的「穩定美中對抗」研究報告建議,美國應採取不支持台灣獨立、不尋求兩岸永久分離、不反對和平統一;「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學人沃特漢姆在《外交事務》發表「台灣休戰」專文建議,美中應發表「平行聲明」,華府強調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或不排除和平統一;北京則聲明避免使用武力及降低對台灣脅迫。

相形之下,國民黨與AIT發佈的資訊中未提及國防預算問題,凸顯雙方優先目標是就維持台海和平穩定,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形成共識,對於國防預算問題未來雙方仍有更大的空間與時間進行充分討論與溝通,毫無必要目前就要攤牌,充分展現了雙方的善意與誠意。

國民黨人士表示,加強國防是台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但如以明年的GDP為28.6兆元為基礎,5%的國防預算將是1.43兆元,幾乎佔了中央政府總預算的一半,必然對於教育、社會福利保險、經濟發展造成嚴重排擠效應,這是任何負責任政治領袖必須要審慎考量的問題。而鄭麗文以主席身分主動站在第一線,堅持「對等、尊嚴、互惠」立場與美方互動,也為未來雙方的互動奠定了堅定基礎。

面對國內外的變局,民進黨政府仍堅持全面抗中路線,一味強調加強軍備,以武力對抗外部威脅是唯一政策選項;國防部長顧立雄甚至在立法院表示:一定要逐步適度增加國防預算,這不僅是要增加國防預算,更是向美國尋求支持不要「棄台」的政治表態,民進黨不思降低兩岸緊張情勢,仍採取花錢買美國不棄台的路線,才是台灣安全的潛在危機。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