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任期將於明年6月屆滿,中研院已依規啟動下一任院長遴選程序。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昨(13)日在立法院質詢時指出,前副總統、院士陳建仁原任院長遴選委員會副召集人,卻在9月底請辭,而同時又傳出被人推薦為候選人,質疑恐有「裁判變球員」疑慮。
中研院今年6月中旬成立遴選委員會,由召集人與多位院士組成,並自7月起公開徵求人選至9月底止。遴委會預計12月向評議會提出至少4名候選人,最後由總統任命下一任院長。陳建仁原擔任副召集人,並曾出席8月的院內座談會,參與蒐集院士及研究人員對下一任院長的期待。但他在徵選期限結束前即請辭,引起關注。
柯志恩在質詢中指出,陳建仁擔任遴委期間參與座談、掌握程序進度,如今卻傳出可能成為候選人,使外界難免聯想是否「邊當裁判、邊當球員」。遴選作業攸關國家最高學術機構的領導人,程序必須更透明清楚,才能消弭疑慮。
對於相關質疑,中研院回應,依遴選辦法,候選人名單在程序完成前皆不公開,因此院方目前無從回應陳建仁是否為候選人。遴選流程均依規定進行,所有面試題目與遴選文件,都是在正式程序啟動後才決定,8月座談會的資料也已公開,不存在「提前掌握題目」的情況。遴委會獨立運作,現任院長不得介入,程序將如期在12月送出候選名單。
中研院說,陳建仁是以個人因素請辭遴委會職務,目前遴選作業未受影響。至於外界是否期待建立更周延的利益迴避機制,院方回應將把意見帶回委員會研議。
陳建仁對此尚未回應。陳建仁曾任中研院副院長四年多,研究國內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領域,他之後陸續擔任副總統與行政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