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軍力版圖再度洗牌,《全球火力指數》(Global Firepower)發布 2025 年最新「全球軍事力量排名」,美國、俄羅斯與中國大羅連續蟬聯前三,美國依舊以壓倒性軍事資源坐穩全球第一。南韓、日本維持前十,台灣則以軍力指數(PwrIndx)0.3988、位居第 22名,憑藉近年本土造艦與航太研發的快速成長,在亞洲國家中表現亮眼。
美俄中三強鼎立 美國軍力仍遙遙領先
報告評估全球145個國家,以超過60項指標計算,包括軍事資產、國防預算、後勤與基礎設施、地理條件與自然資源等,不納入核武評估。指數越接近 0 代表軍力越強。
2025 年全球排名前五為: 1. 美國(0.0744)、 2. 俄羅斯(0.0788)、 3. 中國(0.0788) 4. 印度 5. 南韓
美國仍以世界最高國防預算(2024年8730億美元)與全球第一的航空兵力、潛艦、戰機、運輸機、攻擊直升機及空中加油機數量,保持壓倒性優勢;同時在全球機場、港口、鐵路、公路等軍用後勤能力亦居首位。美國在石油與天然氣產量方面同樣名列第一,凸顯其軍事動能的長期穩定。
俄羅斯持續保有強大的傳統火力與能源資源優勢,在戰車、火砲、多管火箭系統(MLRS)與水雷艦隊等項目全球居冠。雖然排名不含核武,但俄羅斯仍擁有龐大核武庫,是其重要戰略威懾基礎。
中國大陸則以龐大人口、人力資源與製造能力成為第三大軍事強國。中國在艦艇總量、煤炭產量與儲量、可用兵源與勞動力等指標名列前茅,亦持續擴張軍工產能,成為全球軍備生產的重要供應者。
韓、日軍力均進入前十 亞洲軍備競爭升高
南韓今年排名第5,依靠義務役制度維持龐大後備兵力,在驅逐艦、潛艦與航空兵力方面具備高度現代化能力。日本軍力指數排名第 8,在潛艦、直升機母艦、特種任務機與商船艦隊等項目中位居全球前五,但在能源儲備與外債規模上相對受限。
此結果反映東亞安全局勢緊繃,各國加速提升軍備以因應區域風險。
台灣排名第 22 造艦、航太研發成亮點
台灣 2025 年排名為全球第22,在145個受評國中屬於前段班。報告指出,台灣的優勢主要來自:本土造艦能力成熟:包括新一代巡防艦、迅海專案和多艘自製軍艦的量產能力。航太科技研發提升:中科院、漢翔等單位持續推進無人機、飛彈與戰管系統。科技業支援軍工產業鏈:半導體、資通訊技術介入國防,強化防衛自主。美國軍售支援:愛國者系統、岸置飛彈、反艦飛彈等裝備強化不對稱作戰。
報告也指出,台灣防衛戰略依賴海空軍與後勤彈性,近年以「強化海防、提升自造」作為核心方向,造艦業能量成為今年軍力提升的關鍵因素。

人力與地理條件 以色列僅排15
在戰火頻仍的中東,以色列今年僅排在全球第15。該國在人力與地理條件等項目上較弱,但其空中加油機、戰鬥機以及輕型護衛艦數量均在全球前十;軍費支出更占GDP的8.8%,僅次於因戰爭而將GDP三成以上投入國防的烏克蘭。
評估權威性有限 仍具觀察價值
《全球火力指數》因多項數據屬敏感軍事資訊,加上演算法未公開,一向被視為「參考性大於專業權威」。多位軍事專家指出,軍力真實評估應包括指揮能力、後勤效率、核武規模、盟友與戰場經驗等,但該排名仍反映各國常規軍事能力的整體對比,具有趨勢觀察意義
隨著美中競逐、俄烏戰事未歇、台海與中東局勢緊繃,2025年的全球軍力版圖呈現出「三強爭霸、多極競逐、區域加速軍備」的態勢,各國軍工產能與科技發展將持續成為未來軍力競爭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