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美鉅額需索 施俊吉籲拒絕支付:台灣幾代人的積蓄不能送給美國

做為台美經貿談判最高負責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上月初曾表示,台灣向美提出「台灣模式」投資機制,不過如今卻傳出仍然被美要求投資額要介於日、韓之間,預料不少於4000億美元。圖/取自行政院 臉書
做為台美經貿談判最高負責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上月初曾表示,台灣向美提出「台灣模式」投資機制,不過如今卻傳出仍然被美要求投資額要介於日、韓之間,預料不少於4000億美元。圖/取自行政院 臉書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在台美關稅談判走進尾聲之際,多名消息人士爆料,美盼台灣投資美國金額介於日本的5500億美元、韓國3500億美元之間,這是卡關的主因。對此,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在臉書發文指出,「我們這一代人有何權力能將幾代人的積攢送給美國,台灣應堅決拒絕支付。」

台美關稅談判進展,行政院及關稅談判代表諱默如深,至今未向國人公告。先前曾傳出亞太經合會(APEC)在韓國閉幕後,將迎來台美關稅談判的揭曉。但APEC會議已閉幕近半月,至今仍只聞樓梯響。

施俊吉指出,美國要求日韓分別投資5,500億及3,500億美元,歐盟則須投資6,000億美元,原因在於凡需美國軍事保護的國家,即須「掏錢投資美國」。施俊吉強調,台灣並無駐軍及正式協防條約,且美國長期採取「戰略模糊」策略,因此沒道理要求台灣支付相同金額。他認為,這筆介於台幣10.85兆至17.05兆的資金,是好幾代台灣人的積蓄,台灣應堅決拒絕。

台美關稅談判加速

台灣方面曾在7月傳出,為爭取最佳關稅待遇,政府有意增加對美投資3,000億至4,000億美元。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也提出過「台灣模式」,計畫以企業自主規劃、政府金融信保及政府對政府模式合作,共同開發產業聚落,以回應美方要求。

鄭麗君提出「台灣模式」,是在回應9月底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曾說「要和台灣晶片產能五五分」,為回應如此震驚的說法,鄭麗君在10月初召開記者會表示,在9月25至29日第五輪實體磋商中,我方希望調降20%暫時性稅率、不疊加原稅率、供應鏈合作與232條款優惠;美則盼本土晶片製造能力滿足美國本地需求,這是美方的戰略目標。

總統賴清德本月11日形容台美對等關稅談判「僅缺臨門一腳」,目標是降低暫行關稅20%,並希望美國對半導體進口「232條款」調查取得最惠國待遇。駐美代表俞大㵢則說,雖然美國最高法院仍針對稅務否合法進行裁定,但應與台美關稅談判分開看,雙方仍希望盡快完成協議。

知情人士向Politico透露,若最高法院推翻川普對等關稅,對台灣或小型經濟體而言可能帶來更大主導權。但美方仍掌握其他法律工具,可依1962年貿易擴張法等法源加徵不同關稅,意味談判壓力持續存在。

施俊吉說,美國敢強行需索,仗的就是:美國如果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盟的軍事防務將鬆弛,歐盟的軍費會增加;日本需要美國的核子保護傘及美軍協防北韓與中俄;南韓仰賴美國共同抵禦北韓;而台灣則期待美國會阻止中國武力犯台。

他表示,美國在台既無駐軍也沒協防條約,且一直採取「戰略模糊」策略:從不承諾中國如果犯台,美國會出兵干涉。理智的台灣人早已接受現實,認定自己的國家要自己保護。所以美國沒有道理要求台灣比照歐日韓,就像美國沒有道理也從來不敢要求越南、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鉅額投資美國一樣。

此外,針對美媒報導,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在院會後記者會上表示,我方談判團隊正以「台灣模式」來跟美方洽談供應鏈合作,也爭取降對等關稅並不疊加原稅率,還有232多項關稅優惠,因232並不只影響到半導體,還有半導體衍生產品和其他很多項目,希望爭取最優惠待遇,同時也為我方赴美投資的企業,爭取更有利投資環境跟條件。

李慧芝未明確否認或直接回應外媒報導,她強調先前我方談判團也已有說明,在供應鏈合作部分,我方是經多次跟國內高科技產業溝通後提出的「台灣模式」,該模式是由企業基於國際布局、需求,自主規劃赴美投資、貼近客戶、增加競爭力,而政府提供金融信保支持,此外透過台美政府之間G2G合作,形成產業聚落,並且向美方爭取有利投資環境條件,也協助相關產業在美國的有利布局,「也因此台灣模式跟美日、美韓之間投資模式並不相同,無法直接的類比」。

李慧芝說,台美雙方談判團隊在9月底第五輪實體磋商後再次進行視訊會議,現正在進行書面文件交換討論,針對未來協議先凝聚共識,預計雙方達成共識之後,就會進入總結會商,達成台美的貿易協定。

有媒體再追問,「台灣模式」是否有跟美方討論具多少投資價值?李慧芝回應,「我們正書面交換文件討論中,對未來協議先凝聚共識,等總結會商後就會達成台美貿易協定,這部分在這邊做這樣說明。」行政院長卓榮泰受訪時,聽到媒體提到5500億美元投資額時亦表示,是未經證實的訊息,談判後結果會向國人說明。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