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學系
日前甫剛召開結束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會後公報涉及兩岸關係及對台工作內容非常精簡,其中有一段「做好港澳工作和對台工作,深入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此段文字位於公報中段「中央工作回顧」之列。文字回歸概括化、精簡化,未再展開「反台獨」、「融合發展」等論述,而是將對台工作置於「港澳、大國外交」並列架構中,這顯示中共對台政策已納入日常治理與外交戰略體系。
上述全會公報把「做好港澳工作和對台工作」及「深入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放在同一句,其意涵為將涉港、涉台、對外這三條線,整合成一套外部統戰及國家路線正當化的系統性工程。對台工作成為國家完全統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的戰略定位,通過大國外交拓展有利國家統一的外部環境。
首先,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美中新型大國關係與國際社會的一中體制之間,存在密切的戰略與制度性關聯。大陸強調「大國是世界和平的穩定器」,以「合作共贏」與「和平發展」為主軸,意在塑造一種非對抗性、互尊互利的新型國際秩序,藉此淡化美國霸權政治色彩,凸顯中國範式、「中國方案」的正當性與全球治理參與權。
其次,「新型大國關係」概念提出於美中戰略競合背景,主張「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大陸試圖以此架構管理美中競爭,防止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並在外交話語上維持平等互動地位。但美方對此態度保留,認為其內含「勢力範圍承認」與「制度正當化」的隱意。
在台灣問題上,大陸提出中國特色外交關係的框架,顯然大陸對台政策堅持二反,即反分裂主義及反干涉主義,尤其劍指美日,特別是美國介入兩岸關係。因此,大陸試圖透過中國特色外交關係,結合所謂新型大國關係,以美中大兩岸關係制約台海小兩岸關係,解決台灣問題捷徑及避免台灣問題國際化,即是透過美中共管台獨。
復次,與國際社會一中體制的關聯。「一中體制」是大陸外交底線的核心構件,透過大國外交推動「國際承認的一中框架」鞏固,例如宣稱聯合國2758號決議已解決中國代表權問題,並無台灣國際參與議題。同時,與多數國家建立的一中的外交關係,無論建交公報或聲明是明載承認或認知、認識、瞭解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大陸在與美國及其他大國互動時,以一中體制作為衡量雙邊關係政治基礎,要求各國不得挑戰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係以「一中體制」為原則基礎,以「新型大國關係」為操作框架,透過多邊主義與全球治理參與,試圖建構以一個中國為核心、但非完全是對抗性的國際權力結構。儘管中共口口聲稱並不會挑戰美國全球超級強權地位,然其經濟力及軍事力皆達全球第二,顯然已經成為美國全球超級強權的潛在最大競爭對手。
再者,國際社會對ㄧ中體制的接受度不一。依賴大陸的全球南方、小國因亟需獲取大陸的貸款、基建、貿易,在涉台表述上配合大陸,遵循「一中」對其成本低、易換取資源、配合度最高。與大陸處於競合已發展國家,例如美歐日澳加紐,則是雖承認大陸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也關切台灣應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至於國際多邊機構本身,聯合國體制因2758決議,加上大陸長期經營,多半採取對台不友善、對陸有利的操作;然在專業性、非政治性的平台,因台灣技術、醫療、防疫、半導體皆具領先,形成政治靠向大陸,技術、經貿及農業發展轉向台灣的矛盾現象。
最後,特色大國外交試圖「把台灣鎖進中國議程而不是國際議程」。大陸宣稱自身已是負責任大國,推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藉此宣示世界多數國家應在台灣問題上尊重大陸核心國家利益。大陸與各國在聯合聲明或合作文件中常明列「恪守一中原則、反對台獨(不支持台獨)」,壓縮台灣在多邊關係與雙邊關係的國際空間。大陸積極運用大國外交,充當「防外助獨」的外圍網,各別的國家不要公開支持台灣政治地位,至少要保持「不介入中國內政」的姿態,即大陸對台政策推動反對外國勢力介入。
這顯示大陸當局對港澳、台灣工作採取一體敘事 ,公報把港澳與台灣置放一起,這顯示現在港澳與未來台灣皆實施一國兩制;一國兩制的正當性,亟需靠外交場域不斷重複,淡化香港經驗帶來的負面示範,避免被民進黨政府作為反統工具。同時透過與各國簽署建交公報或聲明,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將台灣議題內政化。
整體來看,大陸對台灣的制約影響,在正式或主權型國際空間會被壓縮更嚴重,如國際刑警組織、國際民航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皆難以參與其大會或年會;甚至連「技術性參與」,皆可能因被放置政治前提,而無法參與。二十屆四中全會後,大陸對台工作將朝向更「外交化」;台灣將更難以守住既有12個邦交和國際組織參與,大陸特色大國外交所產生外部壓力,或許在川習會後而至,台灣不可不防。
當大陸當局要把「一中」外推常態化,其具體的策略意涵與對台影響,意謂著把「一中」做成國際場域的預設值,要求各國主張「恪守一中原則、反對台獨」;用大國外交當「防外助獨」的外圍網,勿讓他國公開支持台灣政治地位或支持台灣國際參與,要求各國保持「不介入中國內政」的立場;陸對美鬥而不破,為其涉台行動留空間,將台灣議題鎖進中國議程,而不是國際議程,防止台灣議題國際化;對港澳、台灣採取一體敘事,則是將台灣議題內化,即台灣議題中國內政化,未來台灣若未回歸九二共識軌道,台灣的國際空間所受制約力量越來越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