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國軍為何留不住「海歸派」軍官?

台灣海歸派軍官不願意留在軍中。圖/取自美國西點軍校
台灣海歸派軍官不願意留在軍中。圖/取自美國西點軍校

譚再利/大學英文講師

基於我國軍校學生經擇優選派前往主要以美國為主的著名軍校就讀,學成歸國後大部分在服滿法定役期後即申請退伍,不願繼續留在國軍服務,致使優秀的專業人才無法蔚為國用;不僅浪費了大筆的培訓費用,也使國軍基層優秀幹部流失。經監察委員浦忠成、林文程及賴鼎銘申請自動調查後,監察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已決議通過全案調查報告,提出相關調查意見,促請國防部檢討改善。

監察委員浦忠成等表示,國防部選拔優秀人才送訓國外軍校,是國軍為引進國外軍事新知,及深化與友邦軍事交流合作的重要政策。但依國防部統計數據顯示,現行制度下確實較難吸引選送美國軍校歸國者長期留任部隊發展;且近年來選送歸國人員於其同年班中退伍序位,有越來越往前的趨勢;另陸軍相較於海、空軍,離退情形尤為嚴重,其相關經管機制,有進一步精進的空間。

事實上,「海歸派」的優秀軍官,不願意留在軍中長期服務,已非最近幾年出現的問題。他們在出國進修前,不論是就讀美國西點軍校、海軍官校、空軍官校,或其他私立軍校,都必須通過嚴格的語文與體能測驗。由於人數極少,乃我國軍校生中的千中選一,也是軍校同學們極為欽羨的對象。到了國外的軍校就讀,還必須與當地學生拚學業和體能,能夠畢業回國服務,真可謂國軍幹部中的天之驕子。

鳳毛麟角 欽羨對象

前述監察院送給國防部的調查報告,在公開的媒體報導中,並未提及這些「海歸派」軍官的流失詳細情況。但根據110年5月國防部向立法院提出的統計報告,105至110年國外軍校畢業生服滿基本年限10年即退伍者,共有9員。其中有2人甚至未服滿年限,即因精神疾病及年度考績丙等,辦理不適任而退伍;也有人以多次無故未到勤方式,因考績太差而遭汰除;其他的原因都是個人生涯考量。

這些在國外軍校畢業的軍官,在軍中可謂鳳毛麟角;相信當年的畢業感言一定都是感謝國家栽培,將來一定會在軍中努力工作、報效國家,不讓國人失望。但這些正在發揮所學、報效軍旅的軍官,在上尉與少校階級就選擇退伍,不僅是浪費了政府為每人支付的數百萬元學雜費,也是國軍莫大的損失。

在筆者就讀軍校與服務軍旅期間,在軍中長期服役的外國軍校畢業生所在多有,他們的表現也確實讓人刮目相看。但近年來為何會出現上述不願意待在軍中服務的情況?他們在軍中是否受到排擠?是否難以適應?他們是否對我國軍隊的領導統御與管理制度格格不入?主管的國防部已到了必須檢討和想方設法加以彌補與改善的時候。

首先國防部或各軍種總部主管官員,應當定期約見這些返國服務的軍官,以確實了解及掌握他們在服役前3年必須在基層部隊服役,以及其後在各單位服務的詳細情況。除表達關懷之意,也藉以傾聽他們的想法,並請這些軍官提出興革意見。

軍中適應 出現問題

其次,這些能從美國著名軍校畢業的軍官,外語是其主要專長,如果是長期待在部隊帶兵,自然會令他們感到懷才不遇,無法發揮其專才。因此必須主動將他們調往合適的單位,例如各軍種的外事聯絡部門、在軍校擔任教職,以及派往國外單位服務。此外,我國防部應當責成駐外武官,或委請駐外人員,透過合作的對口單位協助,對駐在國的美國軍校畢業生進行訪查,以了解他們返國回到軍中服務的情況,以做為我國軍的參考。

翻開過去軍校生自國外軍校畢業回國後服務軍旅的紀錄,真是讓人難以置信,甚至感到痛心不已。曾有與「海歸派」軍官熟識的同僚指出,這些少了在國內軍校就讀經歷的軍官,與原來的同期同學感情已變得淡薄,在軍中缺乏人脈;回國後又是與學弟一起畢業,大家互不熟識,缺乏了一起受訓時的革命情感,遇到問題也不易找到人幫忙。其在軍中的疏離感他人實難以體會,恐是最根本的「不想幹」原因。

國防部已允應確實檢討,並研議改善方案,以提高送訓歸國人員留任部隊意願。希望國防部能夠確實找到原因與改善方法,同時應訂出一段檢討期限;如果還是無法改善,倒不如停止選送國外軍校就讀計畫,將節約的龐大經費,投入我國軍校的教學與訓練設備,才是務實的作法。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