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備受矚目的「杭州六小龍」首度同場亮相,吸引科技產業高度關注。這六家企業代表大陸AI與智能產業的不同前沿領域,涵蓋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空間智能、開源技術、遊戲引擎與通用 AI 研究,被視為杭州乃至中國科技創新的新象徵。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7日的「六小龍烏鎮對話」論壇中,宇樹科技CEO王興興、強腦科技創始人韓璧丞、群核科技創始人黃曉煌、雲深處科技 CEO朱秋國、遊戲科學創始人馮驥,以及深度求索研究員陳德里,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阿里雲創始人王堅同台,分享各領域最新技術趨勢與挑戰。
宇樹科技 CEO 王興興指出,大模型正在重新定義機器人產業,「AI 率先落地在人形機器人比在其他前沿場景更快」,使機器人啟動成本迅速降低。他強調,從感知到控制的鏈條正在因AI收斂。
韓璧丞表示,腦機接口已非純科研產品,而成為真正改善生活的醫療技術。「十年前還停留在實驗室,如今能幫助盲人重見光明。」他透露第二代睡眠調控產品將針對失眠症狀。
企業公開資訊顯示,強腦科技2025年初獲得過億元人民幣級融資,其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在大陸屬領先地位。
群核科技(Crownsoft)黃曉煌指出,空間智能將如同LLM之於文字,成為理解物理世界的重要基礎,「應用場景涵蓋機器人、工業仿真、影片生成等」。群核科技的引擎產品已應用於數字孿生、城市建模等領域,是大陸少見的獨角獸。
雲深處科技(DeepSeek)朱秋國認為,在各類AI技術的交互加持下,機器人會成為危險場景的主力,例如災害搜救、工業檢修等。雲深處亦因開源大模型 DeepSeek而受矚目。
遊戲科學馮驥表示,大陸遊戲業在全球用戶規模與內容生產能力上均已進入第一梯隊,AI讓中小團隊也有能力打造高品質作品。遊戲科學因《黑神話:悟空》全球熱銷,成為大論單機遊戲標誌性企業。
深度求索(DeepSeek Research)陳德里指出,AI短期是巨大機遇,「中期將取代部分工作」,而長期則會面臨不確定性技術風險,需要建立能與真實世界深度連接且穩定的算法體系。
六小龍也談人工智慧時代的核心挑戰,王興興指出,大模型能共享語言數據,但機器人無法共享動作數據,「每家機器人公司的數據都綁定硬體,難以形成行業共識」,這將限制訓練效率。該問題也是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共同痛點,特斯拉、Figure AI 等企業亦在尋求「跨機型動作泛化」方案。
韓璧丞指出,阿茲海默症、自閉症、睡眠障礙等疾病缺乏根治性藥物,AI將協助一線醫療收集數據與分析,成為醫療突破的關鍵。群核科技黃曉煌表示,「原本最穩當的創意崗位,也正在被AI取代」,未來內容生產方式將徹底變革。
朱秋國指出,電池能量密度不足仍限制機器人續航,而靈巧手在長時、不可預測環境中仍難以勝任複雜任務。馮驥提醒,若AI讓少數企業掌握超額技術紅利,「可能導致全球科技集中化,形成新的壟斷」。陳德里認為,未來必須建立能「與真實世界連續互動」的 AI 才能真正可靠。
杭州6六家公司分別站在未來十年的6個關鍵技術交叉點,因此被視為大陸下一波科技增長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