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業興百業衰」結構問題難解 盛九元警告:台灣經濟兩年內恐陷停滯 

大陸全國台研會學術年會上,上海交大台研中心主任盛九元發表文章認為,台灣「一業興(半導體)百業衰」,近兩年很可能出現結構性風險。圖為忠孝東路五段信義區的小吃攤。圖/取自統一時代百貨台北店 FB
大陸全國台研會學術年會上,上海交大台研中心主任盛九元發表文章認為,台灣「一業興(半導體)百業衰」,近兩年很可能出現結構性風險。圖為忠孝東路五段信義區的小吃攤。圖/取自統一時代百貨台北店 FB

全國台研會2025年學術年會1日在安徽宣城舉行。上海交大台研中心主任盛九元在會上發表〈台灣經濟相對停滯原因的綜合分析〉指出,台灣當前經濟成長雖表面穩定,但潛藏結構性風險,停滯態勢「大概率會在近兩年出現」。他直言,半導體產業的過度繁榮,掩蓋了其他產業的衰退,而地緣政治風險與內部瓶頸使轉型空間受限。

數據亮眼難掩風險 台灣經濟「強中帶虛」

據《中評社》報導,盛九元在發表的論文中指出,台灣2024GDP成長率達4.59%,高於預期的4.3%;自2020年以來平均成長率3.69%,在人均GDP33,984美元)上更超越韓國與日本。然這樣的成績單「掩不住結構性矛盾」——台灣經濟出現明顯的「一業興、百業衰」,整體結構脆弱。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在會上發表論文。圖/取自中評社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在會上發表論文。圖/取自中評社

他分析,半導體產業壟斷資源,傳統製造與服務業競爭力持續下滑,產業生態失衡。台灣在創新與資本配置上過度集中,導致外部環境變化時缺乏韌性。

外部挑戰疊加 高關稅與地緣風險逾2000企業想外移

盛九元指出,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台灣正面臨多重外部壓力。

首先是地緣政治的風險,他說,美國對半導體技術轉移要求日益嚴苛,並對相關產品加徵比韓、日高出5%的關稅,已使超過2,300家台企考慮外遷。

他提及,川普政府加大軍售(總額超過183億美元)與賴清德政府推動的「五大威脅17項措施」,加劇台海緊張,也進一步影響外資信心。

其次是市場依賴風險:儘管兩岸貿易仍占台灣外貿比重約三成,但美方高關稅與科技封鎖的後續效應正不斷擴大。盛九元預測,若此趨勢持續,兩岸經貿占比可能跌至30%以下,中小企業恐陷生存危機。

再者是全球供應鏈重組:台積電對美追加投資3,000億美元,本土研發投入反而減少。電子代工企業如和碩、緯創等亦加速向印度、越南轉移,「產業空心化」風險加劇。

內部瓶頸叢生 政治內耗拖慢轉型步伐

盛九元進一步指出,台灣內部同樣面臨能源供應危機、政治內耗、人才外流與資本外逃等多重問題。

他直言,藍綠對抗導致重大經濟決策無法形成共識,「截至目前,多項重要經濟規劃仍停留在紙上」。

此外,國防開支的急速膨脹也壓縮了民生與經濟發展預算。

根據盛九元引用數據,2025年國防預算達6,470億元新台幣,2026年度更將增至9,495億元,占GDP比重3.32%,年增幅高達22.9%。為此政府需舉債4,000億元,財政缺口達1,727億元,「經濟發展與國防支出出現明顯擠壓效應」。

結構性困境難解 盛九元:停滯風險兩年內浮現

盛九元強調,台灣的經濟問題是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半導體的榮景掩蓋了實體經濟的停滯,能源結構不穩、產業多元化不足,政治對立又削弱了政策協調。

他建議,台灣應在保持半導體優勢的同時,加速培育多元產業生態、改善能源結構、減少政治對經濟的干擾。

然而,他也坦言,在當前兩岸緊張與國際格局僵化的背景下,短期內難以出現有效突破,「台灣經濟停滯的大概率事件,將在未來兩年內浮現。」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