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爆發全台首例非洲豬瘟,中央為防止疫情擴散,全面啟動禁運禁宰與禁止廚餘養豬等措施。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1)日下午表示,若全台豬場至6日持續未再出現病毒,最快可望在7日解除禁運與禁宰。不過,是否重啟廚餘養豬,仍須先達成四項安全前提。
應變中心指揮官、農業部長陳駿季說,目前已完成第一、第二輪訪視與採檢,台中案例場以外並未發現新病例,顯示病毒沒有擴散,是「好現象」。但他提醒,疫情仍在病毒潛伏期內,必須完成第三階段清零後才會恢復市場交易。
陳駿季指出,即日起至11月6日進入第三階段防疫,作法包括:所有進入化製場的斃死豬「100% 採檢」,執行高強度PCR檢測。強化豬場生物安全指引,前兩輪訪視發現仍有部分豬農忽略相關規範,將再度加強宣導。
他強調,「從現在到6日是最關鍵的時刻」。若全台豬場未再檢出病毒,11月7日即可解除禁運禁宰。
目前禁運期間,原本應進場拍賣的豬約35萬至39萬頭留在豬場。為避免市場量暴增導致價格崩跌,陳駿季表示,開市後將採「登記制」總量管制,每日屠宰量約3萬頭,比平日2.5萬頭略增,必要時也會協調冷凍肉品公會吸收部分量能。
至於各界關注的「廚餘養豬」何時恢復,陳駿季說,必須達成四項前提才會啟動:1、全台434場養豬場蒸煮設備完成聯合稽查,設備規模、飼養規模需符合安全要求。2、蒸煮設備改為「即時動態監控」須確保蒸煮溫度達 90°C、時間達1小時,不再以照片上傳作為佐證。3、完備廚餘蒸煮法令,若現行規定不足,將啟動修法。4.、廚餘後續處理方式完善,需避免造成環境風險或疫病傳播。
陳駿季說,目前僅允許具備合格蒸煮設備(90°C、1小時)且飼養規模在200頭以下的豬場使用廚餘,但長期仍會持續輔導豬農轉型為飼料養豬。台中梧棲案例場的疫調初步已完成,陳駿季表示,仍需經專家會議討論確認,預計下周一對外公布完整調查結果。
因疫情影響全國禁止廚餘餵豬,中央日前成立「廚餘去化中央前進協調所」,昨日首次召集全國環保局與專家開會。環境部管理署副署長林左祥表示,盤點結果顯示全國緊急處理量能充足,包括台中市皆無短期缺口。
專家建議短期可採用 掩埋或焚化,但長期仍應朝 能源化、資源化、快速發酵、生物處理或集中蒸煮 等方向發展。林左祥也提醒,家戶與餐飲廚餘含水量偏高,影響處理效率,各縣市應加強宣導「廚餘須瀝乾」。
為防疫風險擴大,廚餘掩埋場需設置電圍籬或圍網。以台中為例,目前已架設圍籬並啟用自動相機監控,防止野豬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