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台灣問題遲早會在「川習會」浮上檯面

川習會30日在韓國釜山舉行,會中未提及台灣問題引發熱議。圖/取自中共外交部官網
川習會30日在韓國釜山舉行,會中未提及台灣問題引發熱議。圖/取自中共外交部官網

黃奎博/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

釜山「川習會」是雙方自2019年面對面會議後的再次面對面會議,有其重大意義。「台灣」究竟有沒有在10月30日南韓釜山的「川習會」被提出或被討論?根據川普在會後兩次的說法是,一點都沒有。而中國大陸官方則對此不做表示,在該日對外的文告中也看不到「台灣」、「台海」或「兩岸」等詞彙。

中共當局始終是以國家核心利益看待所謂的「台灣問題」,而且都會要求他國對於台灣的原則和政策,要與中共單方面詮釋的「一中原則」有明顯交集,完全一致更好。中共當局同美國的重要會談,就算後者不想提到台灣,但前者應都會行禮如儀地把自己的「一中原則」唸一遍,明示暗示地希望美國能迷途知返、改正錯誤。

但如果川普被問及時均稱台灣未被提及,箇中情況為何?至少有4種較大的可能。

第一個可能是,所謂的「台灣問題」被川、習簡單地提出和討論,且無達成進一步共識,但因雙方不想讓這場搭著亞太經濟合作(APEC)的「經貿大和解」失焦,所以同意對外稱不涉及台灣。此時,台灣可暫時鬆口氣,但應知美陸關係千絲萬縷,再加上川普「交易型」決策風格,所以不保證台灣在川普4年任內都會過關。

第二個可能是,所謂的「台灣問題」被川、習簡單地提出和討論,且略有共識,但因雙方不想讓這場「經貿大和解」失焦,所以同意對外稱不涉及台灣,只做不說。此時,美國些許讓步的機率似高於中共當局讓步的機率,而無論是未來數月間,美國行政部門再次提及「不支持台獨」甚或「反對台獨」,還是在若干外交場合「友台」力道稍減,民進黨政府都將有所感受,只是台灣民眾未必能獲得相關資訊。

第三個可能是,所謂的「台灣問題」未被川提出和討論,但習確實略為提及以表達在這關鍵議題的立場,然後雙方便較廣泛地針對經貿等「低政治」(low politics)爭議進行協商。所以川普說該次峰會未提及台灣,意思其實是美國方面未提及,也未回應中共當局的論述。

第四個可能是,所謂的「台灣問題」真的未被川、習簡單地提出和討論。此時,台灣仍可暫時鬆口氣,但別忘了極可能在2026年4月,川、習將於中國大陸會面。

吾人必須提醒民進黨政府,台海主權問題或所謂的「台灣問題」,遲早會在「川習會」浮現檯面。從現在開始到那時,川普政府對台的態度恐有部分將繫於美陸之間經貿關稅等問題的變化方向,另有部分將繫於民進黨政府中「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們是否持續冒著兩岸衝突風險推動「去中(華民國)化」。前者不操之在我,中共當局是否將美國對台政策當成談判的一部分,只能靜觀其變;至於後者會否升高台海戰爭風險、能否避免讓美國被迫捲入台海衝突,絕對可操之在我,該怎麼做,其實方向很清楚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