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恩鮑姆證實 美願給墨西哥更多時間滿足要求以避免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同意給予墨西哥更多時間,進行貿易政策調整,以避免原定本周六生效的額外關稅。圖/取自Dawn News《YouTube》官方頻道
美國總統川普同意給予墨西哥更多時間,進行貿易政策調整,以避免原定本周六生效的額外關稅。圖/取自Dawn News《YouTube》官方頻道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同意給予墨西哥更多時間,進行貿易政策調整,以避免原定本周六(11月1日)生效的額外關稅,此舉緩解了雙邊緊張局勢。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當地時間周一(27日),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表示,目前並無情勢導致特別關稅於11月1日實施。雙方上周六(25日)通話後,同意延長談判期數周,聚焦移除美國指稱的54項非關稅貿易障礙,如智慧財產權爭議。這是川普第二任期以來,美墨關係持續波動的最新發展,雖然墨西哥在移民與安全議題上做出讓步,但貿易戰、毒品與水資源衝突仍層出不窮。

薛恩鮑姆在每日記者會上透露,她與川普同意給予「幾周時間」解決懸而未決問題。早在7月,川普曾威脅對所有墨西哥商品課徵30%關稅,但隨後給予90天寬限期,讓墨西哥與美國談判。那項寬限原定本周六到期,雙方通話後達成延期共識。白宮要求墨西哥移除非關稅障礙,包括行政程序延宕與智慧產權保護不足等。薛恩鮑姆強調,墨西哥將積極應對,但需確保符合國家利益。

川普已對不符合《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SMCA)規定的墨西哥進口商品課徵25%關稅,自實施以來,墨西哥企業已調整供應鏈,近90%的對美出口商品現已合規,避免關稅衝擊。不過,川普威脅的30%關稅是否為現有關稅上調5個百分點,或全新稅率,仍不明朗。美墨互為最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逾8000億美元(約台幣24兆元),關稅若上路恐重創經濟。

相較加拿大面臨川普日益強硬態度,墨西哥透過在安全與移民上的重大讓步,維持相對合作的關係。但自川普1月20日第二任期上任以來,雙方矛盾頻仍,主要聚焦移民、毒品、貿易與水資源,國際智庫甚至將美墨列為2025年十大全球衝突之一。

川普第二任期上任後迅速簽署多項行政命令,美墨關係迅速陷入緊張。他在1月20日簽署多項移民與安全行政命令,重啟「移民保護協議」,要求墨西哥接收數萬等待庇護的非法移民,並授權將墨西哥毒梟組織列為「外國恐怖組織」,引發墨西哥主權爭議,雙方外交關係一度劍拔弩張。

2月初,墨西哥同意派軍加強邊境執法,換取川普暫緩25%關稅30天;美國則強化邊境牆巡邏,墨西哥雖接受他國遣返移民,但轉移至其他拉美國家,雖暫時緩解壓力,卻被批評為主權讓步。2月20日,美國正式將6名墨西哥毒梟列為恐怖分子,川普暗示可能動用無人機或軍事行動,墨西哥外交部強烈抗議,擔心暴力外溢,國際危機組織也警告此舉恐破壞合作、加劇芬太尼危機。

3月初,川普對墨西哥商品課徵25%關稅,僅豁免符合USMCA規定的項目,墨西哥威脅報復,股市震盪,雙方最終談判延後實施,凸顯川普「棒槌加胡蘿蔔」策略,意在迫使墨西哥加強反毒與移民管制。4月,因墨西哥因乾旱延遲履行1944年水資源條約供水義務,川普再度威脅加徵關稅與制裁,邊境農民抗議不斷,資源爭端加劇。

5月,彭博民調顯示近三分之二墨西哥人支持加強對中貿易以對抗美國壓力,川普批評墨西哥「親中」,並放話2026年重談USMCA。到了10月,雙方持續就移除54項貿易障礙談判,墨西哥承諾調整但堅守勞工與環保底線,最新延期談判避免關稅上路,智庫警告若破局,墨西哥經濟恐陷入衰退,北美供應鏈將受重創。

儘管衝突頻仍,薛恩鮑姆政府強調維持強健雙邊關係,透過談判化解危機。專家指出,川普的「即興外交」雖帶來短期讓步,但長期恐損害互信,呼籲美墨深化安全夥伴關係,避免軍事衝突。美墨關係能否在2025年底前重回穩定,仍是全球關注焦點。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