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TIME)第二篇示警文章,由北京清華大學戰略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波撰寫。他說,川普在處理兩岸問題上展現出「難得的克制」,特別是在拒絕台灣總統賴清德赴中南美行程中在紐約過境,與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的決定形成鮮明對比。他認為,這種謹慎態度「值得肯定」,因為「唯一能讓中美陷入全面戰爭的議題,就是台灣問題」。
周波:賴清德比蔡英文更具挑釁性
曾任大陸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的周波指出,對北京而言,「統一台灣是必然的歷史進程」,差別只在「和平或武力」兩種方式。而兩岸能否維持和平,「關鍵取決台灣當局的態度」。他強調,無論是賴清德或前總統蔡英文,皆來自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但「賴清德自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危險性更高」。

文章指控賴清德政府「以反對統戰為名,阻止兩岸民間交流」,並批評他將中國大陸稱為「境外敵對勢力」,甚至提出17項策略「打壓支持交流的台灣民眾」。周波表示,這番言論已「觸碰北京底線」。他警告,中國《反分裂國家法》明定,若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耗盡,「中國將不惜動武」,而關鍵問題在於:「北京的耐心還剩多少?」
美中戰略模糊下的危險平衡
周波指出,目前北京與華府都在維持「戰略模糊」,但同時也「為最壞情況做準備」。中國持續強化對台軍演,美國則在日本、韓國、菲律賓等「第一島鏈」部署更多軍力。他說,北京從未公布「統一時間表」,而華府同樣不願明確表態「是否會軍事協防台灣」。
周波警告,時間站在中國這一邊,美國在地緣上「不占優勢」,而其盟友「也不可靠」──他舉例稱,日本與澳洲都拒絕美方要求,未承諾在台海衝突中出兵,並強調任何軍事決策「將由各自政府自行判斷」。
他直言:「若避免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直接衝突是美國首要目標,那麼,避免與第二大經濟體、同為核武國的中國開戰,更應是美國的最高國家利益。」
周波提五項「川普對策」:避免台海成美中戰場
周波在文中建議川普政府採取五項行動,作為「華府的和平路線圖」:
一、禁止台灣領導人過境主要美國城市。
周波主張,川普應明訂規則,不得讓任何台灣領導人停留紐約或華盛頓等重要城市,因這些過境,「被台北當局用來試探美方態度」。他說,過去蔡英文在拜登任內曾於紐約過境,導致美中關係緊張;川普這次拒絕「展現出正確方向」。

二、約束美國軍方高層發言。
他批評,過去十年多名美國將領曾「危言聳聽」地預測中國攻台時程。如2023年美國空軍上將米尼漢(Mike Minihan)在備忘錄中稱,「直覺告訴我,美國兩年內將與中國開戰」,雖遭五角大廈否認,但已製造混亂;現任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今年5月也曾警告「攻台迫在眉睫」,甚至點名2027年為臨界點,與前任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香格里拉對話中的溫和言論,形成烈對比。
三、警告賴清德「注意言行」。
周波表示,川普可如當年對俄羅斯前總統麥德維傑夫(Dmitry Medvedev)般公開警告賴清德,避免挑釁;他回顧,2003年前總統陳水扁呼籲舉行入聯公投時,美國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曾嚴厲譴責他是「麻煩製造者」。
四、撤回美軍教官。
周波引述1972年中美建交公報,指美方承諾最終「撤出所有駐台美軍及軍事設施」。他質疑:「這些訓練真的有用嗎?」並稱連台灣自己都形容部隊是「草莓兵」,前總統馬英九更曾說:「一旦開戰,第一仗就是最後一仗。」
五、敦促承認「九二共識」。
最後,周波建議川普鼓勵賴清德政府「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以恢復兩岸談判。北京一再聲明,「只要在一中原則下,所有分歧都可談」,這是「化解台海緊張的唯一途徑」。他警告,若台灣拒絕承認「一中」,衝突發生「只是時間早晚」。
別讓賴清德開出用美國鮮血支付的空白支票
文章最後,周波表示,川普「渴望被記住成為一位和平締造者」,且如今「權威遠超他第一任期」。他呼籲川普「善用這份權力,使台海變得不那麼危險」,並強調:「他最不該做的事,就是給賴清德一張可能以美國人鮮血兌現的空白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