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川普警告 中國上月增加進口俄羅斯原油

面對美國持續施壓,中國與俄羅斯的長久情誼仍未改變。圖/取自Jackson Hinkle《推特》
面對美國持續施壓,中國與俄羅斯的長久情誼仍未改變。圖/取自Jackson Hinkle《推特》

儘管美國加大對主要經濟體減少依賴歐亞大陸國家能源的壓力,俄羅斯在9月仍維持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地位。根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量較8月增長4.3%,達到829萬噸,佔中國總原油進口量的17.5%,顯示北京願意在地緣政治摩擦下維持與莫斯科的貿易聯繫。

《南華早報》報導,中國海關數據顯示,6月起已暫停從美國進口原油,雖然美國供應原本僅佔中國總進口的小部分。《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資深經濟學家徐天辰(Xu Tianchen)表示:「增加俄羅斯石油採購可能是中國在與美國進一步談判前的一種反抗行為」,「除非川普願意取消對中國的所有關稅並解除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否則我看不出中國為何要放棄俄羅斯石油」。

儘管月佔比增長,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量年比仍下降4.3%。此外,中國9月從俄羅斯進口的液化天然氣(LNG)量年比微增1.9%,兩國在跨境管線項目進展下深化能源合作。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表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已承諾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現在我們要讓中國做同樣的事」,川普警告新德里若繼續貿易,將面臨「巨額」關稅。印度官方隨後澄清「討論仍在進行中」,未確認莫迪的承諾,顯示美印在這一議題上的分歧。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華盛頓會晤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Katsunobu Kato)時警告,川普政府期望東京終止自俄羅斯進口能源。貝森特同時確認,美中代表團本周將在馬來西亞舉行高層會談,旨在緩解日益升溫的貿易緊張局勢,為川普與習近平的峰會鋪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回應,北京與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貿易及能源合作「正常且合法」,譴責美國措施為「典型的單邊霸凌和經濟脅迫」,威脅全球供應鏈。
與此同時,中國原油進口供應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9月從印尼進口的原油量較去年同期激增約73倍,從巴西進口量則躍升156%,部分抵銷俄羅斯供應的下降。這反映中國正擴大供應商基礎,以應對地緣政治風險。

《南華早報》分析,儘管美國施壓加劇,中國增加俄羅斯石油進口不僅是經濟考量,更是戰略回應川普政府的關稅威脅。報導認為,在馬來西亞貿易談判前,此舉可能作為談判籌碼,強化北京的議價立場,但也可能引發美方更強硬的反制措施,如擴大二次關稅。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認為,中國供應來源多元化是明智之舉,印尼與巴西的進口激增有助緩解對單一供應國的依賴。預期在全球油價波動下,中國將繼續維持俄羅斯作為主要供應國的地位,但需警惕美國對盟友施壓的連鎖效應,可能影響亞太能源市場穩定。

在美國持續施壓下,中國9月俄羅斯原油進口量的上升凸顯北京對能源安全的戰略自主。隨著馬來西亞貿易談判展開,雙方能否化解緊張局勢,將成為影響全球能源貿易格局的關鍵。當地媒體普遍認為,此事件不僅考驗美中關係,更反映地緣政治與經濟利益的交織,預期未來數月供應鏈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