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仍在進行中,儘管跡象顯示兩國都盼關係改善,簽訂對雙邊都有利的經貿協議,以利明年初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訪中。不過,據美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中國對美大豆採購今年5月以來幾近停擺,讓原本依賴中國市場的美國豆農陷入恐慌。美國大豆協會統計,中國市場過去約占美國大豆出口6成,如今北京轉向巴西與阿根廷供應商大量採購,導致美農憤怒抗議,都是川普關稅政策惹的禍!
中國停購背後的政治考量
美國《POLITICO》28日報導認為,中方在9月收穫高峰期拒購美豆,並非單純反制,而是具明顯的政治意圖。伊利諾州(Illinois)、愛荷華州(Iowa)、明尼蘇達州(Minnesota)、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和印第安那州(Indiana)等中西部大豆主產區,正是共和黨在2026年期中選舉前的重要票倉。
報導指出,這一策略似已奏效,農業遊說團體紛向白宮抱怨,川普對華關稅是中國拒購美國大豆的「罪魁禍首」。一名接近白宮的消息人士透露,農民的強烈抗議令政府「完全措手不及」,迫使高層及總統近期密集聽取緊急情報。
報導說,這種「戲劇性轉變」和川普首任時如出一轍。當時中美爆發關稅戰,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額從2016年的140億美元,降至2018年的31億美元。喬治城大學國際商務外交學教授布許(Marc Busch)指出,「這就是川普1.0的翻版,中國早已熟悉此套策略,效果顯著。」
美國農業部(USDA)統計,今年前7月,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總額同比下降53%。POLITICO認為,中國此舉突顯了川普透過關稅杠桿談判的做法總是適得其反。北京除反制關稅外,也採取非關稅措施與關鍵礦產如稀土的出口管制,對美國農業出口按下「急剎車」,若中國買家持續缺席,美國大豆產業恐面臨毀滅性打擊。
白宮應對與農民抗議
面對農民抗議,白宮表示將採取措施,減輕因失去中國市場造成的損失。一名白宮官員稱,「中國停止採購大豆令人遺憾,但川普總統承諾會提供援助,就像第一任期所做的那樣。」
不過,美國農民對川普所謂「農業援助計畫」抱持懷疑。2019年,川普首任推動對華關稅後,推出230億美元農民補貼計畫,主要受益者卻是巴西農民。伊利諾州大豆協會的梅因(Todd Main)指出,「上一次,我們損失了約20%的市場份額給巴西,至今未能回收。」
愛荷華州共和黨參議員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在X平台批評,「為何美國幫助阿根廷,而他們搶走美國農民最大市場?家庭農場應成為談判首要考量。」
Why would USA help bail out Argentina while they take American soybean producers’ biggest market??? We shld use leverage at every turn to help hurting farm economy Family farmers shld be top of mind in negotiations by representatives of USA
— Chuck Grassley (@ChuckGrassley) September 25, 2025
長期前景黯淡
業界人士認為,即使中美未來達成協議,也難挽救當前損失。明尼蘇達州大豆種植者協會主席詹森(Darin Johnson)說,「即使最終達成協議,也趕不上今年收穫季。」
上海供應鏈諮詢公司(Tidalwave Solutions)合夥人詹森(Cameron Johnson)認為,中國對川普政府承諾的不信任,加上自給自足政策,意味美國農民在可預見的未來,將失去中國市場。供應鏈固化後,中國將持續從巴西和阿根廷採購,即便價格略高,也比與美國打交道更安全可靠。
地緣戰略與多邊布局
POLITICO表示,中國大幅增購巴西大豆,亦具地緣政治考量。在美巴政治緊張升級之際,中國依靠多年深化拉美關係,減少對美依賴,傳達了「中國在全球還有其他朋友」的訊號。前美國南方司令部特別助理·拉扎勒斯(Leland Lazarus)認為,這些國家成為中國「安全閥」,同時也增強中國的談判籌碼。
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25日表示,美方應取消不合理關稅,為擴大雙邊貿易創造條件,並為全球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與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