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俄羅斯侵犯北約領空達前所未見規模,引發外界質疑克里姆林宮是否正試探北約對直接攻擊的應變意志與能力,或意在轉移其對烏克蘭戰爭的注意力與資源。有專家警告,莫斯科這些挑釁可能在盟國心中播下不安的種子,讓成員懷疑彼此是否真會在遭受攻擊時伸出援手,從而動搖盟國對彼此承諾的信心,削弱北約的團結。
美聯社報導,俄羅斯數十年來持續侵犯北約鄰國領空,事後不是否認,就是聲稱是無心之失。但自2022年入侵烏克蘭以來,這類行為的威脅更大,尤其兩周前無人機大舉闖入波蘭,迫使北約戰機升空攔截並擊落。
愛沙尼亞表示,俄羅斯戰機上周闖入其領空並停留長達12分鐘,該國外長形容這是「史無前例的公然挑釁」,俄方則否認。羅馬尼亞與拉脫維亞本月也回報有俄羅斯單架無人機侵犯領空。
在俄軍於烏克蘭戰場雖進展緩慢卻持續推進之際,莫斯科同時在談判上握有籌碼,如此冒險闖入北約領空,也引發為何要冒直接對抗風險的疑問。
9月10日波蘭事件最具規模,約20架俄羅斯無人機深入境內農村上空,最後被北約戰機擊落或自行墜毀。這是俄烏全面戰爭爆發以來,北約與俄羅斯首次直接軍事交火。
俄羅斯否認以波蘭為目標,其盟友白俄羅斯則聲稱無人機訊號遭烏克蘭干擾。但歐洲領袖認為這是蓄意挑釁,並將之與愛沙尼亞領空遭侵犯等事件相互對照,視為莫斯科策劃更大圖謀的證據。
在2022年入侵烏克蘭之前,克里姆林宮要求北約撤回在俄邊境的軍力,並放棄接納基輔加入的計劃。北約拒絕。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也警告北約,不得允許基輔使用西方提供的長程武器攻擊俄境內,否則莫斯科可能報復,打擊北約境內提供支援的軍事設施。這一舉動風險極高,恐引爆俄北約直接衝突,而在傳統武器上北約具有壓倒性優勢。
一些專家認為,近期北約領空入侵增加,是俄羅斯在試探北約反應,以伺機利用其分歧或猶豫;也可能是企圖分散北約對烏克蘭的支援,迫使其將資源轉向自身防衛。
愛沙尼亞防長佩夫庫爾(Hanno Pevkur)說:「俄羅斯或許認為,歐洲國家現在得額外調派防空資源到愛沙尼亞,這就代表無法再支援烏克蘭。它正試圖把我們從烏克蘭戰場抽離。」
俄國問題專家蓋爾奧提(Mark Galeotti)認為,這些行動是一種「脅迫性訊號」,意在阻嚇北約給予基輔更強的安全保證,包括在和平協議架構下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但莫斯科已警告不接受北約軍隊進駐烏克蘭。
蓋爾奧提在播客中說:「莫斯科是在傳遞訊號:看看局勢已經多危險,而且還可能變得更危險。要記住,我們比你們更大膽、更強硬、更魯莽、更堅決,怎麼形容都行,但重點是,我們更敢往更極端走。」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資深研究員盧卡斯(Edward Lucas)則表示,俄羅斯或許意在凸顯北約弱點,藉此在盟國心中種下疑問:「你們真的願意為波羅的海國家與俄羅斯開戰嗎?」他分析寫道:「如果能在政治上擊敗北約,俄羅斯就無須在軍事上擊敗它。如果盟國不相信彼此會在遭攻擊時互相馳援,他們就會感到孤立。」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歐俄歐亞計劃主任貝格曼(Max Bergmann)則指出,俄羅斯可能特別想觀察北約最大成員美國的反應。他認為美方回應「令人失望」,顯示「川普(Donald Trump)總統領導下的美國不再覺得自己負責歐洲安全,這對俄羅斯而言會是重要啟示,恐怕會進一步升高挑釁。」
波蘭遭無人機群襲事件後,波蘭啟動北約機制,要求召開全體會議,稱其領土完整與安全受到威脅。隨後北約展開行動,加強東翼防空。北約23日再度開會,討論俄羅斯戰機闖入愛沙尼亞領空,並警告莫斯科將以一切手段防止進一步侵犯。
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表態,任何飛入領空的物體「不需討論」都將被擊落。但並非所有北約盟國都支持這樣的強硬立場。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表示,是否擊落入侵飛機,將視「掌握的情報與其威脅評估」而定。
川普最初令盟友震驚,稱俄羅斯無人機闖入波蘭領空「可能是個錯誤」,隨後則改口採取更強硬立場,在被問及北約是否該擊落闖入的俄軍飛機時,他給予肯定答覆。不過,當被追問美國是否會支援北約時,他則避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