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9月26日,素有「蟹中之王」美譽的大陸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上游新聞從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獲悉,今年產量預計達1.035萬噸,市場供應將從中秋假期逐步進入高峰期。與此同時,全新升級的防偽標識正式啓用,進一步夯實「陽澄湖大閘蟹」品牌的公信力。
根據抽測數據,今年陽澄湖圍網養殖面積約1.57萬畝,預計產量1550噸;沿湖高標準池塘養殖面積約6.79萬畝,預計產量8800噸。綜合統計,全年總產量約1.035萬噸。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約有2000噸成熟蟹供應市場。圖/取自滄浪亭一粥粥微博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約有2000噸成熟蟹供應市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為高峰期,約6000噸陸續上市;11月下旬至12月再有2000噸上市。10月中下旬起「滿膏蟹」將集中上市,品質達到最佳。
央視新聞指出,預計大閘蟹產量會比去年增加兩到三成。今年大閘蟹規格也比去年稍微大一點,去年母蟹平均規格在3兩,公蟹在4兩左右。今年母蟹平均規格3.5兩,公蟹4.5兩左右。
每一隻陽澄湖大閘蟹都將擁有唯一「數字身份證」。圖/取自滄浪亭一粥粥微博
為了確保消費者買到正宗陽澄湖大閘蟹,今年行業協會推出了2025年新版防偽標識。在沿用「一蟹一扣」基礎上,新增「一箱一貼」機制。防偽扣採用鐳射材質,正反面均帶有變色二維碼,通過微信掃碼進行驗證,進入全程可追溯系統,查詢養殖水域與銷售渠道訊息。
此外,今年所有防偽扣與防偽標貼由行業協會統一發放管理,每一隻陽澄湖大閘蟹都將擁有唯一「數字身分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