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最低工資審議會今(26)日決議,最低工資調幅3.18%,最低工資月薪從新台幣2萬8590元調高到2萬9500元、時薪從190元調漲到196元,後續將送行政院核定。勞方代表說,對結果不滿意,但可接受;資方代表則表示,會議相當圓滿、對結果很滿意,將關注政府後續配套。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說,勞資雙方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協商過程中,資方考量對等關稅、堅持不能超過3%,但在勞團的立場,還是認為合理調幅是4%;對於最終結果,雖然不滿意、但還是勉強可以接受。
今天最大的爭點,仍是在經濟成長果實如何分配,可以理解雇主團體擔憂美國對等關稅的不確定性衝擊,但這並非全面性的影響,因此勞方原本希望調幅達到3.4%,但很遺憾最後只有3.18%。
此外,戴國榮指出,審議過程中,經濟成長率(GDP)的部分,雇主團體認為主計總處預估的全年GDP4.45%,是靠部分產業的出口所創造,但調漲最低工資時,聘僱邊際勞工最多的大概就是服務業,其經濟成長沒有那麼高。
勞方認為,10月政府普發現金後,會擴大內需產業,可提升國內經濟成長率,昨天台經院預估全年GDP會達到5%,勞方也展現誠意,並沒有拿5%來作為計算基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部分也是;而針對美國對等關稅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審議中也確定,政府未來會提出政策性的配套措施。
審議委員余玉枝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今天勞資雙方分別用公式算出所應調整幅度,勞方算出4%,資方則算出3%,最終決議3.18%,「大家都很滿意這個結果」。因為受到美國對等關稅影響,「資方真的壓力很大」;對此,會中勞動部長洪申翰口頭答應跨部會提配套措施,但細節仍需要與經濟部討論。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副秘書長邱一徹說,3.18%調幅「還是比較高一點」,美國對等關稅不確定性很高,且今年情勢特殊,有些產業很好、其他產業則不見得,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對於洪申翰將提配套措施,他認為「可能會好一點」,就等經濟部後續實際所提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