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關務署今天(24日)宣布,針對大陸進口的啤酒及部分熱軋鋼品(熱壓鋼材)調查後,確認存在低價傾銷的情況,將依最終認定的傾銷差率,先行徵收臨時反傾銷稅。其中啤酒稅率落在19.13%至51.94%,熱軋鋼品則為16.10%到20.15%。
台灣釀酒協會去年調查曾指出,大陸政府近來以補貼方式扶植啤酒產業,不僅以低價搶占台灣市場,還透過掛上國際品牌的包裝吸引消費者,已成為台灣最大宗進口啤酒來源,質疑涉及傾銷問題。
財政部今天公告最終調查結果,與6月底公布的臨時稅率相比,部分廠商稅率有所調整,包括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及相關企業傾銷差率為31.3%,下調2.55個百分點;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則調整至19.13%,增加6個百分點;其他廠商或出口商則為51.94%,較先前降低12.2個百分點。
至於熱軋鋼品,涉及的寶山鋼鐵、寶鋼湛江鋼鐵與上海梅山鋼鐵等,差率為16.1%,比先前少0.8個百分點,其他廠商則維持在20.15%。
關務署說明,調查人員曾赴相關企業進行實地查核,修正部分費用與數據,對於出口價格、正常價格以及成本計算上有所調整,因此造成差率變動。
以百威集團為例,最終稅率比臨時稅率33.85%略降,原因是計算時增加了消費稅扣減、可回收玻璃瓶價格、內陸運費及信用成本等因素,由於消費稅扣減金額較高,使得最終「正常價格」比原先判定更低。
關務署表示,相關差率調整後,各地海關已自今天起,依新認定的稅率徵收臨時反傾銷稅,至於廠商已繳納的保證金,將待最後結果出爐後,再依規定退還或補收。
至於後續程序,關務署指出,已依規定轉交經濟部,進一步判斷這些傾銷是否對台灣產業造成實質傷害,並評估對整體經濟的影響,經濟部需在40日內完成調查認定,財政部則會在接獲通知10日內,送交關稅稅率審議小組,決定是否正式課徵反傾銷稅。